|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输注白蛋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循环负荷过重、感染风险等副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安全性较高。白蛋白制剂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或休克等紧急情况,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或呼吸困难,与个体免疫系统对异体蛋白的敏感性有关。轻度过敏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缓解,严重者需立即停药并给予肾上腺素抢救。循环负荷过重多见于输注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血压升高甚至急性肺水肿,调整输注速率可有效预防。感染风险主要源于制剂污染或操作不规范,临床使用前需核查产品灭菌状态及有效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输液反应,通常与体温调节中枢受刺激相关。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凝血功能异常或肾功能损害,尤其对于存在基础肾脏疾病者需监测尿量及肌酐水平。高浓度白蛋白输注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同步补充晶体液平衡渗透压。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需筛查淋巴细胞活性。长期反复输注可能抑制自身白蛋白合成功能,建议间歇性使用并评估肝功能。
输注期间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肿。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浆蛋白水平,不可自行调整输注剂量或频次。治疗前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如有慢性疾病史或药物过敏史需提前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