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下消化道出血怎么诊断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下消化道出血怎么诊断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辰韵
李辰韵 益阳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部位第一个来自于小肠和结肠直肠出血。对于小肠出血诊断方面,可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及术中内镜检查可能对小肠出血病变做出定位的诊断。X线钡餐检查对于定位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另外经口吞入末端系适当重物的细塑胶管,导管随胃肠蠕动逐步向小肠推进,一旦自塑料管抽得血液,即可经塑胶管注入造影剂做小肠造影,有助于出血病变的定位。而对于结肠直肠出血检查方面,如果持续活动性出血,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常常可以发现出血来自结肠。憩室或者其他出血性疾病,也可同时行靶血管栓塞治疗。在出血间歇期,聚乙二醇通便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符合率有时可达70%。也可同时经内镜治疗。但当结肠有活动性出血时,影响结肠镜的视野,因此内镜检查没有诊断价值。钡剂灌肠检查,对于憩室病、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放射性核素扫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还存在争论。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肝上有黑点是怎么回事

肝上有黑点可能与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结石、肝脏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肝上有黑点通常由影像学检查发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有关,通常无明显症状,偶有右上腹隐痛或胀满感。肝血管瘤在超声或CT检查中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黑点或低密度影,直径较小且生长缓慢者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若瘤体较大或出现压迫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疗。

2、肝囊肿

肝囊肿多为先天性或退行性病变,囊内充满液体,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黑色无回声区。单纯性肝囊肿通常无症状,无需治疗;若囊肿增大引起腹痛、腹胀或感染,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或行腹腔镜囊肿开窗术。多囊肝患者需关注肾功能,可能合并多囊肾。

3、肝内钙化灶

肝内钙化灶多为陈旧性炎症、寄生虫感染或外伤后愈合的瘢痕,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斑点。钙化灶一般不会恶变,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肝内胆管结石鉴别。若合并胆管扩张或肝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胆道梗阻。

4、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可能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或寄生虫感染有关,表现为肝内点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可伴有黄疸、发热等症状。无症状小结石可观察随访,反复发作胆管炎者需行胆道镜取石或肝部分切除术。严重者可能引发胆汁性肝硬化。

5、肝脏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在早期可能表现为肝内孤立性低密度结节,需结合甲胎蛋白、增强CT或MRI明确诊断。恶性肿瘤通常生长较快,可能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消融治疗、靶向药物等,需根据肿瘤分期制定个体化方案。

发现肝上有黑点后应避免自行猜测病因,需完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增强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戒酒、控制脂肪摄入,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乙肝或丙肝感染者应定期监测病毒载量,肝硬化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肝癌筛查。若出现持续性腹痛、皮肤巩膜黄染、体重骤降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