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慢性胃炎包括哪些胃病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胃炎包括哪些胃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白晓燕
白晓燕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胃炎是一类由慢性炎症导致的胃黏膜病变,它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需根据病变类型及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或护理方案。
1、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表现为胃黏膜浅表层的轻度炎症,多与胃酸分泌过多、不健康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症状通常包括胃部隐痛、胀气和餐后不适,部分患者还会感到恶心和食欲减退。
应对方法: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过热或过冷的食物;改为少量多餐,每天饮食至少分三餐。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或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
避免不良习惯:如减少吸烟饮酒,并定期检查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2、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后发生的不可逆萎缩病变,常见于中老年人,与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长期刺激性饮食等相关。患者可能出现胃部闷胀、隐痛、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胃癌前病变。
应对方法:
根除幽门螺杆菌:通过抗生素疗法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联合疗法抑制病原菌。
营养支持:适量摄取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营养素,预防胃黏膜进一步受损。
定期监测:及时通过胃镜检查了解病变是否进展为癌前病变,并遵医嘱处理。
3、肥厚性胃炎
肥厚性胃炎又称巨大胃黏膜褶皱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胃炎类型,表现为胃黏膜增生肥厚,症状包括胃痛、恶心、呕吐、蛋白丢失性胃病等。常与胃黏膜分泌异常或感染相关。
应对方法:
药物治疗:视病情可使用抗生素与胃酸抑制剂。
外科治疗:若胃黏膜增生过多或药物无法缓解症状,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部分病变组织。
日常管理: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补充足够蛋白质,以缓解营养丧失问题。
慢性胃炎根据病情程度与类型需要针对性调理和治疗,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建议规范用药、改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并遵医嘱调整治疗策略,以避免发展为更严重的胃病或胃癌。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肚子胀气怎么办

新生儿肚子胀气可通过拍嗝、腹部按摩、调整喂养姿势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吞咽空气、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1、拍嗝:每次喂奶后,将新生儿竖抱,轻轻拍打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拍嗝姿势可采用坐姿或肩抱,持续3-5分钟,直到听到打嗝声。拍嗝能有效减少空气在胃内积聚,缓解胀气。 2、腹部按摩:用温暖的手掌顺时针轻轻按摩新生儿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按摩时力度要轻柔,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腹部按摩有助于气体排出,改善消化功能。 3、调整喂养姿势:喂奶时保持新生儿头部略高于腹部,避免空气吸入。母乳喂养时,确保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的奶嘴孔径,避免过快吞咽。正确的喂养姿势能减少空气摄入,预防胀气。 4、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新生儿腹部,温度控制在37-40℃,每次10-15分钟。热敷可以放松腹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胀气带来的不适感。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5、益生菌补充: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能改善肠道功能,减少消化不良引起的胀气。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频率,避免过量。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饮食和排便情况,避免过度喂养。适当增加宝宝的活动量,如俯卧抬头、四肢活动等,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着凉。如胀气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