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慢阻肺

中医如何认识慢阻肺发病机制的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医如何认识慢阻肺发病机制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外感风寒、痰湿内阻、气虚血瘀是核心病因。中医认为慢阻肺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通过调理脏腑、祛邪扶正、化痰活血等方法改善症状。
1、先天禀赋不足。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不足是慢阻肺的重要病因,肾主纳气,肾虚导致肺气不固,易受外邪侵袭。患者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补肾纳气的方法,如服用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同时配合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
2、外邪侵袭。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宣,痰湿内生,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宣肺化痰的方法,如服用麻黄汤、小青龙汤等,同时配合针灸肺俞、风门等穴位。
3、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上贮于肺,是慢阻肺的重要病理因素。患者常表现为胸闷、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健脾化痰的方法,如服用二陈汤、六君子汤等,同时配合食疗,如食用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4、情志失调。长期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火伤肺,是慢阻肺的重要诱因。患者多表现为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如服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同时配合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
5、气虚血瘀。久病耗气,气虚推动无力,导致血行不畅,瘀血内阻,是慢阻肺的重要病理机制。患者常表现为面色晦暗、口唇紫绀、舌质紫暗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益气活血的方法,如服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同时配合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中医治疗慢阻肺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祛邪扶正、化痰活血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慢阻肺为什么会三凹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三凹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下呼吸道阻塞和肺部通气障碍,导致呼吸困难时患者需要借助更多的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表现为锁骨上窝、肋间隙和胸骨上窝处在呼吸时明显凹陷。这种症状通常提示病情加重,应尽快寻求医疗干预。要改善“三凹征”,需要明确病因,以药物、氧疗等手段缓解症状,同时注意长期护理和康复。 1三凹征的产生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气道受到持续性炎症性破坏,导致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和肺弹性消失,直接影响气体顺畅流动。吸气时,由于肺内压力不足,患者需要调用更多的呼吸辅助肌肉,包括胸锁乳突肌和肋间肌,以及两肺周围的软组织。呼吸肌被过度使用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形成典型的“三凹征”现象。通过早期干预改善肺部阻塞状况,能够有效减轻这种临床表现。 2三凹征加重的常见诱因 导致“三凹征”出现或加重的原因包括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过量运动、感染或持续吸烟等外部刺激。这些因素会迫使患者呼吸负担增加,进一步诱发相应的症状。改善三凹征现象,需要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烟雾,并及时处理并发感染,同时适量补充营养以增强呼吸肌功能。 3缓解“三凹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需要坚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喷雾剂,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吸入药物,有助于扩张气道及缓解炎症症状。 2氧疗:在低氧血症明显时,长期低流量氧气吸入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并对预防“三凹征”加重有直接效果。 3康复训练:通过呼吸操、腹式呼吸以及增强核心力量的耐力训练,可以减轻呼吸肌的疲劳程度,增强呼吸效率。 慢阻肺患者应该对“三凹征”症状保持高度警惕,这通常意味着病情已经达到中重度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通过药物、护理和康复的综合管理,可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如果发现呼吸困难持续恶化,应尽快就医评估治疗方案,以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