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生长激素缺乏与矮小症不完全相同,但生长激素缺乏是导致矮小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矮小症可能由生长激素缺乏、遗传因素、慢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而生长激素缺乏特指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
1、定义差异
生长激素缺乏是内分泌疾病,表现为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直接影响骨骼和组织的纵向生长。矮小症是临床体征描述,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以下,其病因包括但不限于生长激素缺乏。
2、病因范围
生长激素缺乏的病因多为垂体发育异常、颅脑损伤或肿瘤压迫。矮小症病因更广泛,除生长激素缺乏外,还可能由特发性矮小、甲状腺功能减退、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等疾病引起,部分病例与家族性矮小或体质性生长延迟相关。
3、诊断标准
生长激素缺乏需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确诊,血清生长激素峰值低于10μg/L可诊断。矮小症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结合骨龄评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及遗传学检查综合判断,仅部分患者需进行生长激素检测。
4、治疗方式
生长激素缺乏需长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治疗周期通常持续至骨骺闭合。矮小症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方案,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者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Turner综合征患者可能联合雌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需评估后谨慎使用生长激素。
5、预后差异
生长激素缺乏患者经规范治疗后身高多可接近遗传靶身高。矮小症预后因病因不同差异显著,遗传性矮小改善有限,慢性疾病相关矮小在原发病控制后可能实现追赶生长,骨骼发育异常者通常预后较差。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儿童生长曲线,发现生长速率明显减缓或身高持续低于标准时,应及时至儿科内分泌科就诊。确诊生长激素缺乏需严格遵循医嘱治疗,避免自行使用生长激素。日常需保证均衡营养,适当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生长激素自然分泌。
小儿感冒退热糖浆对缓解儿童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等症状有一定作用,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小儿感冒退热糖浆主要成分通常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中药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初期症状。若儿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1、缓解风热感冒症状
小儿感冒退热糖浆中的金银花、连翘等成分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咽喉肿痛、咳嗽等风热感冒典型症状。临床观察显示,部分儿童用药后24小时内体温可逐渐下降,但需注意该药物不能替代对因治疗。家长需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服药期间应监测体温变化。
2、改善鼻塞流涕
药物含有的薄荷脑等成分能收缩鼻黏膜血管,暂时缓解鼻塞、打喷嚏等卡他症状。但6岁以下儿童使用含薄荷脑制剂需谨慎,可能引发反射性呼吸抑制风险。家长需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呼吸频率异常,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帮助分泌物排出。
3、辅助退热作用
该糖浆通过发汗机制帮助散热,对38.5℃以下低热可能有效。但体温超过38.5℃时需配合物理降温,若持续高热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家长不应将糖浆作为唯一退热手段,用药间隔应严格遵循说明书。
4、潜在不良反应
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或过敏反应如皮疹、面部水肿。有蚕豆病患儿禁用含金银花成分制剂,哮喘儿童慎用含挥发性成分药物。家长首次给药后需密切观察4小时,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5、使用注意事项
该药物不宜与含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同服,避免药物过量损伤肝脏。服用期间应多饮温水,饮食宜清淡。若用药3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呕吐、嗜睡等,提示可能存在流感、肺炎等并发症,家长须带患儿至儿科进行病原学检查。
儿童感冒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水分摄入,卧室湿度维持在50%-60%。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苹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体温升高时可进行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但禁用酒精擦拭。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但柑橘类水果可能刺激咽喉需酌情食用。若患儿出现拒食、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或发热反复超过72小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