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儿肠炎会引起反复发烧吗

|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肠炎会引起反复发烧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肠炎可能会引起反复发烧,通常与感染未控制、免疫反应或并发症有关。小儿肠炎主要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若发热持续或反复,需警惕脱水、电解质紊乱或继发感染,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病毒性肠炎是儿童反复发热的常见原因,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后,肠道黏膜损伤可激活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发热可能持续3-5天,伴随水样便和食欲减退。细菌性肠炎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感染时,毒素入血可能引发更高热峰,发热可达39℃以上,需通过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部分患儿因肠道菌群失调或继发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发热症状可能反复出现。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更易出现发热迁延,如早产儿、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此类情况需排查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某些非感染因素如炎症性肠病、肠套叠也可能表现为肠炎伴反复发烧,需通过腹部超声、内镜检查鉴别。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掩盖症状,导致发热反复。

小儿肠炎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发热超过3天或伴有精神萎靡、血便、尿量减少时需立即就医。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等对症药物,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日常注意手卫生与饮食清洁,发热期给予流质饮食,避免高糖食物加重腹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川崎病为什么要做心脏彩超

川崎病确诊后需常规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主要目的是评估冠状动脉是否受累及监测心脏并发症风险。川崎病可能引发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等心血管损害,心脏彩超能无创、精准地检测这些病变。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冠状动脉受累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心脏彩超可动态观察冠状动脉内径变化,早期发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检查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形态学异常,如管壁增厚、内膜粗糙等。对于轻度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心脏彩超可每1-2周复查一次直至病变稳定。中度以上病变需更密切监测,必要时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超还能评估心包积液、心肌功能异常等非冠状动脉并发症,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川崎病急性期约15-25%未治疗患儿会出现冠状动脉异常,及时的心脏彩超筛查有助于早期干预。检查无辐射、可重复性强,适合儿童长期随访。对于已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心脏彩超可监测病变进展或消退情况,指导抗凝治疗和运动限制。部分患儿需持续随访至成年,因冠状动脉损害可能遗留长期心血管风险。

川崎病患儿确诊后应完善基线心脏彩超检查,并在病程第2周、第6-8周定期复查。家长需遵医嘱配合完成随访检查,观察患儿有无胸痛、气促等异常症状。日常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均衡饮食,控制血脂血糖水平。若彩超发现冠状动脉病变,需严格遵循心血管专科医师的治疗和随访建议。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