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5次阅读
二胎顺产侧切不一定会选择原来的位置,具体需根据会阴条件、胎儿大小等因素决定。会阴侧切术主要用于避免严重撕裂,临床操作中可能选择原切口或新切口。
若初产侧切伤口愈合良好且会阴弹性尚可,医生可能优先沿原瘢痕组织切开。这有助于减少新创面形成,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利用瘢痕组织痛觉神经较少的特点减轻疼痛。但需评估原切口周围组织的血供情况,避免瘢痕处重复切开导致的愈合延迟。
当出现胎儿偏大、产程紧急或原切口瘢痕增生明显时,通常会选择新的侧切位置。瘢痕组织弹性较差可能增加娩出阻力,此时在会阴另一侧或原切口上方2-3厘米处切开更为安全。急产时若原切口位置不利于快速操作,医生也会根据当时胎头位置灵活选择切口。
产后需每日用温水冲洗会阴,采用侧卧位减少伤口压迫。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建议产后6周进行盆底肌评估,通过凯格尔运动帮助恢复会阴肌肉弹性。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出血应及时返院检查。
顺产侧切通常会有一定疼痛感,但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多数产妇在局部麻醉下可耐受。侧切是分娩时为扩大产道出口进行的会阴部手术切口,主要用于避免严重撕裂或加速胎儿娩出。
实施侧切前医生会进行局部麻醉,操作时产妇主要感受到牵拉或压迫感,尖锐疼痛较少。麻醉效果消退后可能出现伤口胀痛,与普通术后伤口疼痛相似,可通过冰敷、镇痛药物缓解。产后1-2天疼痛明显减轻,多数产妇一周内基本无痛感。会阴部神经分布密集但切口较小,疼痛强度通常低于宫缩痛。
少数对疼痛敏感或麻醉效果不理想的产妇可能感到较强烈疼痛,这种情况与个体痛阈差异、切口长度及缝合技术有关。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伴发热、渗液,需警惕感染或血肿等并发症。采用可吸收缝线能减少拆线时的二次疼痛,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有助于减轻不适。
产后建议采用侧卧位减少伤口压迫,每日用温水冲洗会阴部,避免久坐或剧烈活动。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愈合,排便时可用干净纱布轻压伤口减轻牵拉痛。如疼痛影响休息或持续超过两周,应及时复查排除愈合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