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尿液褐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液褐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尿液褐色可能由脱水、剧烈运动、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休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脱水

水分摄入不足导致尿液浓缩,呈现深褐色。增加饮水量至每日2000毫升以上,观察24小时尿色变化。

2、剧烈运动

横纹肌溶解可能使尿液呈酱油色。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电解质,必要时检测肌酸激酶水平。

3、肝胆疾病

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通常伴随皮肤黄染、陶土样便。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茵栀黄等药物。

4、溶血性疾病

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蚕豆病等。需进行血常规和尿潜血检查,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持续超过24小时的褐色尿液应及时就医,避免摄入可能加重症状的食物如蚕豆、动物内脏等。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腺性膀胱炎什么时候可以喝酒

腺性膀胱炎患者建议完全戒酒直至症状完全缓解且经医生评估确认康复。酒精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加重炎症,影响愈合进程。

1、急性期

治疗期间及症状明显时禁止饮酒。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未控制前,酒精会加剧膀胱刺激征。

2、恢复期

症状缓解后仍需避免饮酒。此时膀胱黏膜仍处于修复阶段,酒精可能诱发炎症复发。

3、稳定期

经膀胱镜复查确认黏膜愈合后,可少量尝试低度酒。需观察饮酒后是否出现尿路刺激症状。

4、长期管理

即使临床治愈也应限制饮酒频次。建议选择低酒精饮品,单次饮酒量不超过100毫升。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食物,定期复查膀胱功能。出现排尿不适需立即停酒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