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血管瘤破裂可通过压迫止血、药物止血、介入栓塞、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血管瘤破裂通常由外伤、血压波动、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瘤体积增大等原因引起。
1. 压迫止血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按压出血部位,持续压迫10-15分钟。适用于体表血管瘤破裂的紧急处理,可减少出血量并争取就医时间。
2. 药物止血氨甲环酸注射液可抑制纤溶酶活性,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维生素K1注射液用于凝血因子缺乏者。药物止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介入栓塞通过导管向瘤体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圈,阻断供血血管。适用于内脏血管瘤破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4. 手术切除对无法控制的出血或重要部位血管瘤,需行瘤体切除术。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中可能需输血支持。
血管瘤破裂后应保持镇静,避免剧烈活动,术后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头部CT和磁共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像原理、适用场景、检查时长、图像特点四个方面。
1、成像原理CT利用X射线穿透组织后不同衰减系数成像,磁共振通过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信号重建图像。
2、适用场景CT更适用于急性出血、颅骨骨折等急诊情况,磁共振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常用于脑梗死、肿瘤等病变诊断。
3、检查时长CT检查通常只需数分钟,磁共振单次扫描需15-6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检查部位和序列而定。
4、图像特点CT图像对钙化、骨结构显示清晰,磁共振可多参数、多平面成像,能更好区分灰白质等软组织。
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磁共振检查需提前评估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具体检查方式需由临床医生根据病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