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儿童口腔疾病主要有龋齿、牙龈炎、疱疹性口炎、乳牙早失、鹅口疮等。儿童口腔健康需家长重点关注,早期干预有助于预防疾病进展。
1、龋齿
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口腔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腐蚀牙釉质导致。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黑褐色斑点或龋洞,可能伴随冷热刺激痛。家长需帮助儿童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限制高糖零食摄入,定期进行口腔涂氟治疗。龋齿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氨硝酸银溶液等药物处理。
2、牙龈炎
牙龈炎多因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组织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家长应指导儿童掌握巴氏刷牙法,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必要时配合氯己定含漱液等药物控制炎症。长期牙龈炎可能发展为牙周炎,导致乳牙松动脱落。
3、疱疹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常见于1-5岁儿童。口腔黏膜出现簇状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伴明显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局部涂抹,配合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发病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4、乳牙早失
乳牙因严重龋坏或外伤提前脱落称为乳牙早失,可能导致恒牙萌出异常或牙列不齐。需及时进行间隙保持器修复,防止邻牙移位。家长应避免让儿童用牙齿咬硬物,运动时佩戴护齿套预防外伤性脱落。
5、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颊黏膜、舌面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哺乳器具需定期煮沸消毒。母乳喂养前应清洁乳头,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儿童口腔疾病需建立每日两次刷牙、使用牙线的习惯,每3-6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家长应选择适合年龄的含氟牙膏,控制餐间甜食摄入。发现牙齿颜色改变、牙龈出血等异常时及时就诊,避免因乳牙问题影响恒牙发育。日常可增加奶酪、坚果等富含钙磷的食物,促进牙齿矿化。
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外伤、颌骨发育异常、呼吸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上颌后缩下颌前突通常表现为面部轮廓异常、咬合关系紊乱、咀嚼功能障碍等症状,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的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与家族遗传有关,父母存在类似颌面畸形时,子女发病概率可能增高。遗传性颌骨发育异常通常表现为上下颌骨长度比例失调,可能伴随牙齿排列不齐。此类情况需早期进行正畸评估,青少年期可通过功能矫治器干预颌骨生长方向。
2、不良口腔习惯
长期吮指、口呼吸、异常吞咽等习惯可能导致上颌发育受限。口呼吸会使舌体位置下移,失去对腭部的生理性刺激,影响上颌骨横向发育。儿童期发现此类习惯需及时纠正,必要时使用腭屏等矫治装置,配合唇肌功能训练改善口腔环境。
3、外伤影响
儿童期颌面部外伤可能损伤颌骨生长中心,导致上颌骨发育停滞。颞下颌关节区外伤可能引起髁突吸收,造成下颌骨过度前伸。此类情况需定期监测颌骨发育状况,成年后可通过正颌手术矫正骨性畸形。
4、颌骨发育异常
先天性颅颌面发育异常如唇腭裂、颅缝早闭等疾病常伴随上颌骨发育不足。这类患者可能出现上颌后缩伴下颌代偿性前突,表现为反颌或开颌畸形。需多学科联合治疗,早期进行骨牵引成骨术,成年后结合正颌手术重建咬合。
5、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导致长期口呼吸,可能抑制上颌骨垂直向发育。气道阻塞还会迫使下颌前伸以维持通气,形成适应性下颌前突。需先治疗原发病,改善鼻腔通气后,再通过正畸治疗协调颌骨关系。
建议存在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症状者尽早就诊口腔正畸科或颌面外科,儿童患者需在替牙期开始干预。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口呼吸、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科检查。生长发育期患者可多食用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等,有助于颌骨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