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牙根囊肿可通过根管治疗、囊肿摘除术、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牙根囊肿通常由龋齿未及时治疗、牙髓坏死、根尖周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
1、根管治疗早期牙根囊肿可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治疗需彻底清理根管内坏死组织,并用氢氧化钙等材料填充根管。根管治疗后囊肿可能逐渐消退。
2、囊肿摘除术较大囊肿需手术完整摘除。手术需切开牙龈翻瓣,彻底刮除囊肿壁,必要时进行根尖切除。术后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3、药物治疗急性感染期可使用头孢克肟、布洛芬、替硝唑等药物控制炎症。药物治疗需配合口腔清洁,但不能替代手术治疗。
4、定期复查治疗后需定期拍摄X光片观察愈合情况。复查间隔一般为3-6个月,持续1-2年。发现复发需及时处理。
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洁牙。避免用患牙咬硬物,发现牙齿变色或疼痛应及时就诊。
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能由脐部感染、护理不当、脐炎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处理。
1. 脐部感染脐带残端未完全干燥时接触污染物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黄色分泌物伴异味。可用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严重时需医生开具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2. 护理不当家长未规范消毒或包裹过紧导致局部潮湿。建议每日用75%酒精环形消毒2次,避免使用爽身粉,尿布需反折露出脐部。出现渗液时可使用医用棉签轻柔清理。
3. 脐炎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有关,常伴发热、哭闹拒按等症状。需医生评估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或静脉抗生素治疗。
4. 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易发生严重感染。除脓性分泌物外可能出现喂养困难、体温不稳定,需住院进行血培养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
家长发现异常分泌物应避免自行挤压,保持脐部清洁透气,及时儿科就诊评估感染程度。哺乳期母亲需注意手卫生,接触婴儿前后严格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