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艾滋病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口腔白斑、吞咽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及皮肤红斑脱屑,症状发展通常表现为早期黏膜白膜→进展期糜烂溃疡→终末期全身播散。
1、口腔白斑白色念珠菌在口腔黏膜形成乳白色伪膜,可刮除露出充血基底。建议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克霉唑口腔贴片或氟康唑口服溶液,同时需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2、吞咽疼痛食管念珠菌病导致吞咽时胸骨后灼痛,可能伴有反酸。需胃镜确诊后采用伊曲康唑口服液、伏立康唑片或两性霉素B静脉制剂,配合流质饮食。
3、阴道异常女性患者出现豆腐渣样白带伴外阴瘙痒。可选用克霉唑阴道栓、硝酸咪康唑软膏或口服氟康唑胶囊,家长需帮助未成年患者保持会阴清洁。
4、皮肤损害皮肤皱褶处出现红斑伴卫星状丘疹,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局部涂抹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凝胶或口服特比萘芬片,艾滋病患者需警惕真菌血症风险。
艾滋病患者出现真菌感染提示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应立即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优化抗病毒方案,日常需避免高糖饮食及滥用抗生素。
艾滋病病毒体外存活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到几小时,实际存活时间受到环境温度、湿度、暴露介质、病毒载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环境温度:温度越高病毒失活越快,56摄氏度环境下30分钟即可灭活,室温干燥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
2、环境湿度:液体环境中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血液中室温下可存活数天,干燥环境下存活时间缩短。
3、暴露介质:血液等有机介质中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物体表面存活时间较短,消毒剂可迅速灭活病毒。
4、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的体液传播风险较高,但体外环境会快速降低病毒活性,日常接触不会造成传播。
艾滋病病毒体外传播风险极低,日常接触无须特殊防护,但应避免直接接触他人血液体液,发生高危暴露后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