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胃癌没有症状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胃癌没有症状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禚洪庆
禚洪庆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胃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可能由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黏膜损伤、胃息肉恶变、胃溃疡反复发作等原因引起。胃癌可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内镜超声等方式确诊。

1、遗传因素

胃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存在CDH1基因突变等遗传易感性。这类人群可能长期无症状,但胃黏膜已发生癌前病变。建议有胃癌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和胃镜筛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胃复春片、摩罗丹浓缩丸、荆花胃康胶丸等中成药调理。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会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而发展为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此过程可能长达10-15年且无明显症状。确诊感染后需规范使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并每2-3年复查胃镜。

3、长期胃黏膜损伤

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食品或吸烟饮酒,会造成胃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但患者仅偶有上腹隐痛。日常需避免进食过热食物,可适量食用猴头菇、秋葵等富含黏蛋白的食物,必要时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替普瑞酮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

4、胃息肉恶变

胃腺瘤性息肉超过2厘米时癌变概率显著增加,但息肉生长期间多无特异性症状。内镜下切除后需每年复查,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可考虑使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马来酸伊索拉定片等药物干预,同时监测胃泌素-17水平变化。

5、胃溃疡反复发作

慢性胃溃疡边缘黏膜在反复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典型增生,尤其当溃疡直径超过2.5厘米时。这类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周期性消化不良。除规范使用艾普拉唑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治疗外,建议每半年进行染色内镜检查,及时发现黏膜微细变化。

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与胃的容积较大、痛觉神经分布稀疏有关。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有危险因素者缩短至6-12个月。日常保持规律饮食,控制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食用霉变食物。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其中维生素C和硒元素有助于阻断亚硝胺合成。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黑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食道到胃有灼热感是怎么回事

食道到胃有灼热感可能由胃酸反流、食管炎、饮食不当、胃溃疡、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善等方式缓解。 1、胃酸反流:胃酸反流是食道灼热感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有关。建议避免高脂肪、辛辣食物,减少咖啡和酒精摄入,饭后避免立即平躺,可服用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 2、食管炎:食管炎可能导致食道黏膜受损,引发灼热感。可能与长期胃酸反流或感染有关。治疗包括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30mg每日一次,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3、饮食不当:过量摄入辛辣、油腻或酸性食物可能刺激食道和胃黏膜,引发灼热感。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香蕉,避免过饱,少量多餐,减少胃部负担。 4、胃溃疡:胃溃疡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发食道灼热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治疗包括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500mg每日三次,结合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一次。 5、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压力可能影响胃酸分泌,导致食道灼热感。建议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必要时可咨询心理 饮食上应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蔬菜,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助于促进消化。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定期检查胃部健康,及时就医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