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手足口病和水痘有必要接种疫苗吗?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和水痘有必要接种疫苗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和水痘疫苗通常建议接种,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及并发症概率。手足口病疫苗主要预防EV71型病毒引起重症,水痘疫苗能减少带状疱疹发生风险。

1、手足口病疫苗必要性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该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接种后可显著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率,减少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疫苗需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保护效力可持续较长时间。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

2、水痘疫苗重要性

水痘减毒活疫苗能预防水痘及后续带状疱疹发作。儿童期感染水痘可能导致皮肤继发感染、肺炎等并发症,成人感染症状更严重。接种后突破性感染概率较低,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建议12-15月龄接种第1剂,4-6岁加强接种,未接种的13岁以上人群需补种2剂。

3、特殊人群接种建议

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减毒活疫苗。备孕女性若未感染过水痘,应在孕前3个月完成接种。早产儿按实际月龄接种,但需注意体重达标要求。有疫苗成分过敏史或急性发热期应暂缓接种。

4、疫苗保护局限性

手足口病疫苗仅针对EV71型病毒,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水痘疫苗保护率较高但非绝对,密切接触后72小时内应急接种仍可能预防发病。两种疫苗均需完成全程接种才能获得充分保护。

5、社会效益考量

群体接种可建立免疫屏障,保护无法接种疫苗的体弱人群。幼儿园等集体机构接种能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从卫生经济学角度,预防接种成本远低于疾病治疗和隔离管理的综合支出。

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有无急性过敏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出现高热或异常皮疹应及时就医。日常仍需做好手卫生和呼吸道防护,因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病原体感染。建议家长按免疫规划程序及时带孩子接种,并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以备查验。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常肛裂是缺乏维生素吗

宝宝常肛裂可能与维生素缺乏有关,但更多由排便困难、饮食结构不合理、肛周护理不当等因素引起。主要诱因有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水分补充不及时、排便习惯不良、肛门括约肌发育未完善、局部感染等。

1、膳食纤维不足

婴幼儿辅食中蔬菜水果比例过低会导致粪便干硬。家长需逐步添加西蓝花泥、苹果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若已出现肛裂,可用温水坐浴缓解疼痛,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清洁。

2、水分摄入不足

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量不足时易引发便秘。建议家长记录每日饮奶量,6月龄后适当引入白开水。夏季或发热期间需增加20-30毫升水分补充,观察尿液呈淡黄色为适宜状态。

3、排便习惯不良

长期把便姿势错误可能增加肛门压力。应训练宝宝使用儿童坐便器,保持膝关节高于髋关节的体位,每日固定时间引导排便,每次不超过5分钟。反复肛裂者可临时使用开塞露帮助软化粪便。

4、维生素K缺乏

严重维生素K缺乏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发肛周黏膜出血。母乳喂养儿需按医嘱补充维生素K1滴剂,早产儿可能需要肌注补充。伴随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时需立即就医。

5、细菌性肠炎

志贺菌或沙门氏菌感染会引起里急后重式排便,导致肛管机械性损伤。典型症状包括黏液脓血便、发热,需化验粪便常规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治疗。

日常护理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冲洗并涂抹凡士林保护创面。调整饮食结构后2周未改善,或出现发热、便血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到儿科或小儿外科就诊。哺乳期母亲需注意自身维生素摄入均衡,通过乳汁传递营养素。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