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小儿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可能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肢体畸形、生长板损伤以及神经血管损伤等症状。小儿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骨骼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评估。
1、局部肿胀疼痛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会导致肿胀疼痛,可能伴随皮肤发红发热。轻度肿胀可通过冷敷缓解,若持续加重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家长需避免随意按摩或热敷患处,防止二次损伤。
2、关节活动受限
骨折邻近关节可能出现僵硬或活动障碍,常见于肘关节或膝关节骨折后。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长期未改善可能需关节松解术。
3、肢体畸形
骨折错位愈合可能导致肢体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影响外观和功能。儿童骨骼重塑能力强,轻度畸形可能自行矫正,严重者需截骨矫形手术。家长需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骼生长情况。
4、生长板损伤
儿童特有的骺板损伤可能导致肢体生长停滞或过度生长,表现为双下肢不等长。需长期随访至骨骼成熟,必要时行骨骺阻滞术或肢体延长术。常见于桡骨远端或胫骨远端骨折。
5、神经血管损伤
骨折端移位可能压迫或刺伤周围神经血管,表现为麻木、苍白或脉搏消失。肱骨髁上骨折易伤及桡神经,需急诊处理。家长发现患儿肢体感觉异常应立即就医。
小儿骨折后应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适量食用牛奶、鱼类等食物。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进行物理治疗。定期复查监测骨骼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夜间疼痛加重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紧急处理。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再次受伤,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