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胃部恶性间质瘤属于癌症范畴,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组织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高度恶性之间。
1、肿瘤性质:胃部恶性间质瘤具有局部侵袭和转移能力,病理学特征显示核分裂象增多、细胞异型性明显,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
2、疾病分类:该肿瘤属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亚型,在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被列为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需通过危险度分级评估预后。
3、治疗差异:相比典型胃癌,恶性间质瘤对常规化疗不敏感,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范围也不同于腺癌。
4、预后特征: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和分裂象数量分为不同危险度,中高危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复发转移多发生于腹腔或肝脏。
确诊后建议由胃肠外科和肿瘤科联合制定治疗方案,术后定期进行增强CT复查,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并避免粗糙食物刺激胃部。
头部CT和磁共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像原理、适用场景、检查时长、图像特点四个方面。
1、成像原理CT利用X射线穿透组织后不同衰减系数成像,磁共振通过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信号重建图像。
2、适用场景CT更适用于急性出血、颅骨骨折等急诊情况,磁共振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常用于脑梗死、肿瘤等病变诊断。
3、检查时长CT检查通常只需数分钟,磁共振单次扫描需15-6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检查部位和序列而定。
4、图像特点CT图像对钙化、骨结构显示清晰,磁共振可多参数、多平面成像,能更好区分灰白质等软组织。
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磁共振检查需提前评估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具体检查方式需由临床医生根据病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