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 肝炎

戊型肝炎是怎么得的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戊型肝炎是怎么得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青
王青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戊型肝炎通常是由于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而引起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包括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以及接触感染者排泄物等。预防可通过改善卫生条件、避免饮用不洁水、以及注意食物烹饪安全等。
1、遗传和易感性
虽然戊型肝炎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免疫力较弱的个体如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更易感染HEV。某些慢性肝病患者如果感染戊型肝炎会面临更高的严重性风险,需要格外注意。
2、环境因素外部影响
戊型肝炎的传播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同时,生食或半生食被污染的食物如贝类、海鲜也会导致感染。
建议措施:
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尤其是在流行地区出行时,建议饮用瓶装或烧开的水。
食物需彻底加热后再食用,特别是海鲜。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准备食物或用餐前,以减少病毒传播可能。
3、生理因素自身影响
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是一个关键因素。免疫系统较弱或已经患有肝病的个体对HEV的抵抗力较差,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孕妇若感染戊型肝炎,可能导致妊娠并发症或危及生命,需要特别注意预防。
建议措施:
增强免疫力:通过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与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水平。
如果是慢性肝病患者,需遵循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能,避免额外感染风险。
4、外伤与接触传播
虽然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但一些研究表明,偶尔的血液传播如接受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制品也是可能的。另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时如护理病人时接触到排泄物,如果缺乏适当防护,可能会增加传播风险。
防护建议:
医疗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规则,确保使用合规的血液制品。
护理感染者时,佩戴口罩、手套,接触后及时洗手,避免接触黏膜。
5、病理影响发展过程
戊型肝炎通常在感染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的初期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随后可能伴随食欲不振、恶心、黄疸等表现。大部分人可自愈,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孕妇易发展为重症肝炎,需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
对于轻症患者,多以支持性治疗为主,如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维生素。
重症感染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或接受肝功能支持治疗。
极端严重的情况下如急性肝衰竭,可能需考虑肝移植。
戊型肝炎的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避免饮用不洁水以及定期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关键。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确诊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肝炎出现乏力纳差要抗病毒吗

肝炎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时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需结合病毒复制活跃度、肝功能损害程度、肝纤维化分期及合并症综合评估。

1. 病毒活跃度

乙肝病毒DNA或丙肝病毒RNA载量超过治疗阈值时建议抗病毒,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2. 肝功能指标

谷丙转氨酶持续超过正常值2倍或胆红素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需抗病毒,可配合双环醇、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

3. 肝纤维化

肝脏弹性检测或病理显示显著纤维化时,无论症状轻重均应抗病毒,同时监测甲胎蛋白预防肝癌。

4. 合并疾病

合并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必须立即抗病毒,需注意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换用丙酚替诺福韦。

建议定期检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避免高脂饮食和酒精摄入,适度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乏力症状。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