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婴儿呛奶后嗓子呼呼可通过拍背排奶、调整喂养姿势、清理呼吸道、观察呼吸状态、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呛奶通常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喉软骨发育不全、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拍背排奶
立即将婴儿转为俯卧位,头部低于胸部,用掌根快速轻拍肩胛骨之间的背部5次。该动作利用重力与震动帮助排出气道内奶液。操作时需固定婴儿头颈部避免摇晃,拍击力度以能听见空心声为宜。若奶液从口鼻流出,用纱布清理口腔残留。
2、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保持婴儿上半身抬高30-45度,奶瓶倾斜使奶液充满奶嘴。母乳喂养时注意含接姿势,避免乳房压迫鼻腔。每次喂养量减少20-30毫升,喂养间隔缩短至2小时。喂完后竖抱拍嗝15分钟,待打出3-4个嗝后再平放。
3、清理呼吸道
使用婴儿专用吸鼻器清除鼻腔奶渍,选择球形头端避免损伤黏膜。若喉部持续呼噜声,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咽后壁。操作前洗净双手,动作需在10秒内完成。禁止用手指或硬物掏挖气道。
4、观察呼吸状态
监测呼吸频率是否超过60次/分钟,观察是否存在胸骨凹陷、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表现。记录呛奶发作时间与频次,注意有无伴随发热、拒奶等症状。若口唇青紫或呼吸暂停超过10秒,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5、必要时就医
反复呛奶伴体重不增需排查胃食管反流病,喉喘鸣持续存在应评估喉软化症。医生可能开具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调节胃肠动力,或使用孟鲁司特钠颗粒减轻气道高反应。严重病例需进行食管pH监测或喉镜检查。
日常应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喂养环境保持安静避免分心。喂奶后2小时内避免俯卧或剧烈活动,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家长需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定期消毒喂养器具。若婴儿出现呼吸急促、嗜睡等异常表现,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