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胆管癌术后吐血和便血可通过止血治疗、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输血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这些症状通常与术后创面出血、吻合口瘘、凝血功能障碍、应激性溃疡、肿瘤复发等因素有关。
1、止血治疗
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酚磺乙胺注射液、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活动性出血。药物需根据出血原因选择,如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补充凝血因子,应激性溃疡者需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心率及血红蛋白变化。
2、内镜下止血
对于消化道黏膜糜烂或吻合口出血,可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钛夹封闭或局部喷洒肾上腺素盐水。该方式能直接观察出血点,适用于呕血伴黑便但生命体征平稳者。术后需禁食24-48小时并静脉营养支持。
3、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栓塞术适用于动脉性大出血,通过导管定位出血血管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圈阻断血流。该方法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但可能存在栓塞后发热、腹痛等并发症,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输血支持
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休克表现时,需紧急输注红细胞悬液及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前需完善交叉配血,输血过程中监测有无过敏反应,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肿瘤复发导致的慢性失血可考虑促红细胞生成素。
5、手术治疗
若保守治疗无效或怀疑肿瘤复发侵犯血管,需行剖腹探查止血或肿瘤切除术。手术可能涉及胆肠吻合口重建、部分肝切除等,术前需评估剩余肝功能。术后需加强腹腔引流管护理,警惕再次出血或感染。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暂禁食禁水直至出血停止。恢复饮食后从流质逐渐过渡,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汤、藕粉等。日常避免用力咳嗽或排便,监测粪便颜色及尿量变化。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需及时返院。家属需协助记录出血量及生命体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止血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