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直肠癌

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燕
王燕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肿瘤切除手术的成功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风险。这种综合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放疗和化疗,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并消灭可能扩散的癌细胞,从而为手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1、新辅助放化疗的目的
直肠癌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主要旨在通过放射线和化学药物的双重作用,缩小肿瘤范围,使其更加易于手术切除。同时,通过杀死局部的癌细胞,也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尤其对于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这种手段提供了一种整合治疗方案,降低了彻底切除失败的风险。
2、常见放化疗方案
放化疗通常同时进行,其中放疗通过高能X射线聚焦于直肠的癌变区域,破坏癌细胞的DNA并抑制其增殖;化疗则通过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增强放疗的敏感性并控制癌细胞扩散。具体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强度调制放疗IMRT:这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健康组织。
同步化疗:同步使用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等药物,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短疗程放疗:一般为一周的高剂量放射治疗,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
3、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放化疗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如乏力、恶心、腹泻、皮肤反应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通过调整放疗剂量或使用止吐药等对症处理。患者应适当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避免因体力不支影响治疗效果。
4、术前评估与患者的配合
在放化疗开始前,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肿瘤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MRI或CT和病理活检,以确认肿瘤的具体分期和位置。患者需要按时接受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并与医生积极沟通以调整治疗方案。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患者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如果您或亲友即将进行相关治疗,建议详细咨询医疗团队,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直肠癌流脓怎么办?

直肠癌流脓可通过手术切除、抗生素治疗、局部清创、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方式处理。直肠癌流脓通常由肿瘤破溃感染、术后创面渗出、合并肛周脓肿、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肿瘤原发病灶切除是根治性治疗手段,适用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直肠癌流脓可能与肿瘤浸润肠壁全层导致穿孔有关,常伴随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感。临床常用术式包括直肠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需配合造口护理。

2、抗生素治疗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可控制继发感染。直肠癌流脓可能与肠道致病菌过度繁殖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脓血便等症状。使用抗生素前需进行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菌群失调。

3、局部清创

生理盐水冲洗联合藻酸盐敷料可促进创面愈合。直肠癌流脓若由肛周脓肿引起,可能伴随剧烈疼痛、局部红肿热痛。清创时应注意保护周围健康组织,严重者可配合负压引流技术,每日需观察脓液性状变化。

4、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能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渗出,适用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直肠癌流脓若因肿瘤压迫淋巴管导致,可能伴有下肢水肿、盆腔坠胀感。放疗期间需预防放射性皮炎,出现肛门灼痛时可使用康复新液湿敷。

5、化学治疗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片可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坏死物质产生。直肠癌流脓合并肝转移时,可能出现黄疸、消瘦等全身症状。化疗期间应监测骨髓抑制情况,出现严重黏膜损伤时可改用雷替曲塞注射液。

患者应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使用无刺激湿巾轻柔擦拭,穿宽松棉质内衣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每日记录脓液量及性状变化,出现发热或脓液恶臭时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进行肠镜复查,化疗期间可适量补充乳铁蛋白增强免疫力,避免久坐压迫会阴部创面。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