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夏天发烧畏寒怎么办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夏天发烧畏寒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夏天发烧畏寒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夏天发烧畏寒可能与中暑、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空调病、脱水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敷退热贴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可能加重寒战。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温水浴,水温控制在32-34℃。若出现皮肤发紫或颤抖需立即停止。

2、补充水分

每15-20分钟饮用100-200毫升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可适量选择西瓜汁、椰子水等含钾饮品。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液量。婴幼儿可通过少量多次喂哺母乳或配方奶预防脱水。

3、调整饮食

选择绿豆粥、冬瓜汤等清热食材,避免油腻辛辣。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发热期间胃肠功能减弱,宜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出现呕吐症状时可暂时禁食4-6小时。

4、药物干预

对乙酰氨基酚片适用于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布洛芬混悬液可用于儿童退热,连花清瘟胶囊对病毒性感冒有效。使用退热药物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切勿同时服用多种退热药。

5、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超过3天、出现意识模糊或皮疹需急诊处理。细菌感染可能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血液检查可明确病原体类型,严重脱水可能需静脉补液。婴幼儿出现拒食或抽搐应立即送医。

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空调直吹,穿着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曲线,退热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咽痛、咳嗽等其他症状,恢复期可适量补充蛋白质促进修复。若出现反复发热或症状加重,建议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排除隐匿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突然拉血便是怎么回事

突然拉血便可能与痔疮、肛裂、消化道溃疡、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后滴血、粪便带血丝、黑便或暗红色血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肠镜、粪便隐血试验等检查明确病因。

1、痔疮

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且附着于粪便表面。患者可能伴有肛门瘙痒或疼痛。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严重者需行痔切除术。

2、肛裂

肛裂由硬便撕裂肛管皮肤引起,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和少量鲜红色出血。急性期可温水坐浴缓解症状,慢性肛裂需使用硝酸甘油软膏或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

3、消化道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会导致黑便或柏油样便,可能伴随上腹痛、反酸等症状。需完善胃镜检查,治疗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合并穿孔时需手术修补。

4、结肠息肉

息肉表面糜烂可引起间断性血便,血液多与粪便混合。结肠镜检查能明确诊断,较小息肉可在肠镜下切除,较大息肉或癌变倾向者需行肠段切除术。

5、结直肠癌

肿瘤溃破时出现暗红色血便,常伴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确诊需依赖肠镜活检,早期可行腹腔镜根治术,晚期需结合放化疗。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出现血便后应记录出血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排便通畅。急性大量出血或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表现时需立即急诊处理。长期反复出血者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尽早就诊,排除恶性肿瘤可能。日常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蹲。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