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大肠埃希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通常存在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的肠道中。
1、基本特征
大肠埃希杆菌呈短杆状,具有鞭毛,能够运动。该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作为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多数大肠埃希杆菌菌株对人体无害,甚至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2、致病类型
部分大肠埃希杆菌菌株具有致病性,主要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杆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杆菌。这些致病菌株可引起胃肠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疾病。
3、传播途径
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未煮熟的肉类、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被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都是潜在的传播媒介。人际接触传播也较为常见。
4、临床表现
感染后临床表现因菌株类型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血性腹泻,严重时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尿路感染则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5、检测治疗
实验室检测主要通过粪便培养、PCR等方法。治疗轻症以补液为主,重症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等。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正确处理食物、勤洗手等。
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处理生食后要彻底洗手。出现持续腹泻、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如厕后和进食前要规范洗手。婴幼儿、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更需加强防护。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孕妇大便是绿色的可能由饮食因素、铁剂补充、胃肠功能紊乱、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暂停铁剂、改善消化功能、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饮食因素食用大量深绿色蔬菜或含人工色素的食物可能导致大便颜色改变,建议减少菠菜、西蓝花等摄入,观察排便变化。
2、铁剂补充孕期补铁可能使大便呈深绿色或黑色,若无腹痛症状可继续服用,必要时遵医嘱调整剂量或更换为多糖铁复合物、琥珀酸亚铁等刺激性较小的铁剂。
3、胃肠功能紊乱孕期激素变化导致胃肠蠕动加快,未充分消化的胆绿素使粪便发绿,可少量多餐并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4、胆汁淤积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和黄疸,需检测总胆汁酸水平,确诊后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利胆药物,严重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建议记录每日饮食并观察大便性状变化,避免进食过多刺激性食物,如持续出现绿便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产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