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主要有皮肤黏膜苍白、乏力、食欲减退、异食癖、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起的,常见于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群体。
1、皮肤黏膜苍白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使得皮肤、口唇、眼睑等部位的黏膜颜色变淡。家长可观察孩子甲床、手掌等部位是否呈现苍白色。这种情况通常与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有关,需通过血常规检查确诊。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2、乏力
患儿常表现为容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轻微运动后即出现气喘。这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有关。家长需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不愿参与体育活动、经常要求抱抱等表现。除补充铁剂外,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帮助铁吸收,避免与牛奶、浓茶同服影响铁剂效果。
3、食欲减退
缺铁会影响消化酶活性,导致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拒食、挑食等行为。家长应准备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的富铁食物如肝泥、牛肉丸等刺激食欲。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口感较好的铁剂,避免空腹服用引起胃肠不适。
4、异食癖
部分患儿会出现啃咬非食物物品的行为,如吃泥土、纸屑、冰块等。这种异常进食行为与缺铁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家长发现后应及时收走危险物品,避免误食造成肠梗阻或铅中毒。治疗上需严格遵医嘱规范补铁,通常异食癖在铁剂治疗2-4周后会逐渐消失。
5、注意力不集中
长期缺铁会影响脑细胞能量代谢,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多动、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家长需关注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的表现,避免误诊为多动症。除药物治疗外,可配合认知训练,保证充足睡眠。重度贫血患儿可能出现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等表现,需及时就医。
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需保证每日膳食中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蛋黄、深绿色蔬菜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风险群体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充铁剂。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避免长期缺铁影响生长发育。烹饪时使用铁锅、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可提高铁吸收率。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补铁导致铁过量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