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滤泡性淋巴瘤的分级分期主要依据组织学分级和Ann Arbor分期系统,分级分为1-3级,分期分为I-IV期。滤泡性淋巴瘤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亚型,临床需结合病理结果和影像学检查明确分级分期。
1、分级标准
滤泡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级根据中心母细胞数量划分。1级指每高倍视野0-5个中心母细胞,表现为惰性病程;2级为6-15个中心母细胞,具有中等侵袭性;3级又细分为3A级和3B级,3A级仍保留滤泡结构但中心母细胞超过15个,3B级则呈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特征。分级越高,肿瘤增殖活性越强,3B级需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方案治疗。
2、Ann Arbor分期
I期指单个淋巴结区域或单个结外器官受累;II期涉及横膈同侧两个及以上淋巴结区域;III期累及横膈上下淋巴结区域;IV期存在弥漫性结外器官侵犯。分期需通过全身CT、PET-CT或骨髓活检确认,脾脏和韦氏环属于淋巴系统而非结外组织。B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需在分期后标注。
3、FLIPI评分系统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包含年龄超过60岁、Ann Arbor分期III-IV期、血红蛋白低于120g/L、血清LDH升高、淋巴结受累区域超过4个等5项指标。0-1分为低危组,2分为中危组,3-5分为高危组。该评分可预测10年生存率,低危组约70%,高危组仅约30%。
4、病理学检查
淋巴结活检是确诊金标准,需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CD20、CD10、BCL-2、BCL-6等标记物。3级患者应加做MYC基因重排检测。骨髓穿刺可明确骨髓侵犯情况,流式细胞术能辅助鉴定克隆性B细胞。二代测序有助于发现EZH2、CREBBP等基因突变。
5、治疗策略选择
1-2级I-II期患者可考虑局部治疗如放疗;III-IV期无症状者可能选择观察等待。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适用于有治疗指征者,3级患者需按侵袭性淋巴瘤方案处理。复发患者可考虑来那度胺、PI3K抑制剂或CAR-T治疗。治疗决策需综合分级分期、FLIPI评分和患者耐受性。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治疗期间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接种活疫苗。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出现持续发热、淋巴结迅速增大或血细胞减少时需及时复诊。长期随访需关注第二肿瘤和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