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没症状只是做CT时没闭眼睛对眼睛有危害吗?

|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没症状只是做CT时没闭眼睛对眼睛有危害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做CT检查时未闭眼通常不会对眼睛造成危害。CT检查的辐射剂量较低且检查时间短,眼部暴露在辐射下的风险可控。

CT扫描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穿透力强,但眼部组织对辐射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常规头部或全身CT检查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可能引起眼部损伤的阈值,单次检查的辐射量约为1-10毫西弗,而眼部辐射损伤的阈值通常超过2000毫西弗。现代CT设备配备准直器和滤过装置,能有效限制散射辐射,进一步降低眼部实际接收的剂量。检查时技师会调整扫描范围避开眼球直接照射,多数情况下眼球仅受到极少量散射辐射影响。

特殊情况下需注意眼部防护。若进行高分辨率眼眶CT或多次重复扫描,累积辐射量可能增加,此时应使用铅制眼罩防护。婴幼儿、孕妇等敏感人群需更严格控制辐射暴露。眼部近期接受过放疗或存在放射性眼病病史者,应提前告知医生评估风险。极少数情况下,大剂量辐射可能导致晶状体混浊,但常规诊断性CT不会达到该剂量水平。

进行CT检查时可主动要求使用防护用具,检查后出现视物模糊、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儿童及育龄女性进行盆腔或腹部CT时更需注意防护敏感器官。医疗辐射的应用始终遵循正当化和最优化原则,医生会根据临床需要权衡利弊后实施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屈光不正和弱视有什么区别

屈光不正和弱视是两种不同的视力问题,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通常由眼球形态异常导致;弱视则是视觉发育期因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两者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

1、病因差异

屈光不正主要由眼球前后径过长、过短或角膜曲率异常导致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弱视多因婴幼儿期屈光参差、斜视或形觉剥夺(如先天性白内障)等阻碍了正常视觉发育,导致大脑视觉皮层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在屈光不正中作用较明显,而弱视更强调早期视觉环境的影响。

2、症状表现

屈光不正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疲劳或头痛,通过光学矫正可立即改善视力。弱视患者即使配戴合适眼镜,矫正视力仍低于正常水平,可能伴随立体视觉缺失或眼球运动异常。部分弱视儿童会出现代偿性头位偏斜或眯眼行为。

3、诊断标准

屈光不正通过验光即可确诊,主要依据屈光度数判断。弱视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确认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标准(通常两眼视力差≥2行),并存在形觉剥夺或双眼交互异常病史。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辅助评估弱视的神经传导功能。

4、治疗方式

屈光不正通过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或屈光手术矫正。弱视治疗需在矫正屈光不正基础上,采用遮盖疗法、压抑疗法或视觉训练刺激视觉发育。对于形觉剥夺性弱视,需先手术解除遮挡因素(如白内障摘除)。

5、预后差异

屈光不正矫正后视力可完全恢复正常。弱视治疗效果与年龄密切相关,8岁前干预成功率较高,成年后治疗改善有限。未及时治疗的弱视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缺陷,而屈光不正不存在发育关键期限制。

建议儿童3岁起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对发现的屈光问题及时配镜矫正。弱视患儿家长需严格监督遮盖治疗执行,配合红光闪烁仪等视觉刺激训练。日常注意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若发现儿童有歪头视物或畏光现象,应立即就医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