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听神经瘤在磁共振成像(MRI)中通常表现为内听道或桥小脑角区的占位性病变,典型特征包括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主要有肿瘤位置与形态特征、信号强度特点、周围结构受压表现、内听道扩大或骨质改变、继发脑积水征象等。
1、肿瘤位置与形态特征
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前庭神经的鞘膜,MRI可清晰显示肿瘤位于内听道或桥小脑角区,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典型病例可见肿瘤与听神经相连,内听道内部分呈“冰激凌锥”样改变。体积较大的肿瘤可能向脑干方向生长,形成桥小脑角区占位效应。
2、信号强度特点
在T1加权像上,听神经瘤通常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与脑实质信号相近;T2加权像呈明显高信号,部分肿瘤内部可见囊变区域表现为更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实质部分呈现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这一特点是与其他颅内肿瘤鉴别的重要依据。
3、周围结构受压表现
随着肿瘤体积增大,MRI可观察到脑干、小脑及第四脑室受压移位。三叉神经、面神经等邻近颅神经可能被推挤变形。部分病例可见小脑半球受压出现水肿带,表现为T2加权像上高信号影。肿瘤与脑干之间常可见脑脊液间隙残留,这一特征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4、内听道扩大或骨质改变
高分辨率MRI可显示内听道骨质改变,包括内听道口扩大、骨质吸收或侵蚀。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内听道内肿瘤延伸情况,这对判断肿瘤起源和手术入路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少数病例可观察到岩骨尖骨质破坏,提示肿瘤侵袭性生长。
5、继发脑积水征象
体积较大的听神经瘤可能压迫第四脑室或中脑导水管,导致梗阻性脑积水。MRI表现为侧脑室、第三脑室对称性扩张,脑室周围间质性水肿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部分患者还可观察到小脑扁桃体下疝等继发改变,这些征象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对于疑似听神经瘤的患者,建议完善包含薄层扫描、增强扫描的颅脑MRI检查,必要时结合内听道水成像技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确诊后应根据肿瘤大小、症状严重程度及患者全身状况,在神经外科医生指导下选择保守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显微手术切除等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监测肿瘤变化,出现听力下降加重、平衡障碍或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