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食道糜烂的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灼热感、吞咽疼痛、反酸、吞咽困难以及上腹部不适等。食道糜烂通常由胃酸反流、药物刺激、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食管黏膜损伤、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
1、胸骨后灼热感
胸骨后灼热感是食道糜烂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方持续或间歇性的烧灼样疼痛。胃酸反流至食管时,酸性物质刺激糜烂的食管黏膜,导致灼热感。症状常在进食后、平躺或弯腰时加重。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避免高脂饮食和睡前进食。
2、吞咽疼痛
吞咽疼痛多由食管黏膜炎症或溃疡引起,进食时食物摩擦糜烂面导致疼痛加剧。疼痛可能放射至背部或肩部,严重时影响正常进食。患者需避免辛辣、过热或粗糙食物,可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
3、反酸
反酸表现为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或口腔,伴有酸苦味。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时,胃酸易反流至糜烂的食管黏膜,加重损伤。患者应减少咖啡、巧克力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必要时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反流。
4、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可能因食管炎症水肿或痉挛导致,患者感觉食物滞留于胸骨后。长期糜烂可形成食管狭窄,进一步加重吞咽困难。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狭窄程度,轻度者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严重狭窄可能需要内镜下扩张治疗。
5、上腹部不适
上腹部不适常表现为胀满、隐痛或恶心,与食管糜烂伴随的胃炎或胃酸分泌异常有关。症状可能与进食相关,空腹时也可能出现。患者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功能,或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食道糜烂患者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酒精、浓茶等刺激性食物,进食时细嚼慢咽。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少夜间反流,体重超标者建议减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日常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或压力诱发症状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