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肾阳虚耳鸣眼花眼干泡什么喝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肾阳虚耳鸣眼花眼干泡什么喝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海泉
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肾阳虚引起的耳鸣、眼花、眼干可泡枸杞子茶、桂圆红枣茶、桑葚茶、菊花决明子茶、杜仲茶等饮用,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杞菊地黄丸、五子衍宗丸、苁蓉补肾丸等药物调理。

一、食物

1、枸杞子茶

枸杞子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肾阳虚患者用枸杞子泡水饮用,有助于缓解因肝肾不足引起的耳鸣、视物模糊症状。每日可取10-15粒枸杞子用沸水冲泡,反复饮用至味淡。枸杞子含有枸杞多糖、胡萝卜素等成分,对改善眼部干涩有一定帮助。

2、桂圆红枣茶

桂圆与红枣配伍能温补心脾、养血安神。肾阳虚伴随气血不足时,用桂圆肉10克、红枣5枚煮水代茶饮,可改善耳窍失养导致的耳鸣及血不养目引起的眼干。桂圆含葡萄糖、蔗糖等物质能快速补充能量,红枣富含铁元素有助于改善微循环。

3、桑葚茶

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的作用。肾阳虚兼有阴血亏虚者,可取干桑葚15克泡水饮用,其含有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等成分能抗氧化,缓解眼疲劳。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的视力下降、眼睛酸胀者可适量饮用。

4、菊花决明子茶

菊花6克配伍决明子10克冲泡,适合肾阳虚合并肝火上炎的情况。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两者合用可减轻眼睛红肿干涩、耳鸣如蝉的症状。该茶饮性质偏凉,脾胃虚寒者应减少用量。

5、杜仲茶

杜仲性温味甘,能补肝肾、强筋骨。取杜仲叶5克或杜仲皮10克煎水饮用,可通过温补肾阳改善耳窍失聪、视物昏花。杜仲所含的杜仲胶、京尼平苷等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适合伴有腰膝酸软的肾阳虚患者。

二、药物

1、金匮肾气丸

该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组成,主治肾阳不足证。对于肾阳虚引起的耳鸣如蝉、视力减退、畏寒肢冷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感冒发热时应停用。

2、右归丸

右归丸含附子、肉桂、鹿角胶等温补肾阳的药材,适用于肾阳亏虚严重的患者。当出现持续性耳鸣、夜间视力下降、眼睑沉重等症状时,经中医辨证后可使用。阴虚火旺者禁用,服药期间避免熬夜。

3、杞菊地黄丸

此方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适合肾阳虚合并肝阴不足者。针对眼睛干涩刺痛、飞蚊症伴耳鸣的情况,遵医嘱服用可滋肾养肝。服药后若出现食欲减退应咨询医生调整用量。

4、五子衍宗丸

由枸杞子、菟丝子等五味种子类药物组成,具有补肾益精功效。肾精亏虚导致的听力减退、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等症状,长期调理时可考虑使用。儿童、孕妇及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苁蓉补肾丸

含肉苁蓉、巴戟天等温阳药材,对肾阳衰微引起的头晕耳鸣、眼目昏花有改善作用。老年肾阳虚患者出现夜尿频多伴随感官功能退化时,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服药期间宜配合艾灸肾俞穴加强疗效。

肾阳虚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暖避寒,冬季可适当进食羊肉、韭菜等温补食物。避免过度用眼,每用眼1小时应闭目休息或远眺5分钟。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度。夜间保证充足睡眠,建议22点前就寝。若耳鸣持续加重或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应及时到中医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避免自行长期用药延误病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情绪低落,易怒,感觉压抑 莫名哭

情绪低落、易怒、感觉压抑、莫名哭泣可能与心理压力、睡眠不足、激素波动、焦虑症、抑郁症等因素有关。这些症状可通过心理疏导、改善睡眠、调节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心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容易导致情绪波动,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怒等。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与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2、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会影响情绪调节,导致易怒和压抑感。改善睡眠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3、激素波动: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或更年期可能出现激素水平波动,从而引发情绪问题。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坚果,同时适度运动有助于平衡激素。 4、焦虑症:焦虑症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易怒和莫名哭泣等症状。可能与遗传、环境压力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服用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片0.25mg/次,每日2次或帕罗西汀片20mg/次,每日1次。 5、抑郁症: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压抑感和莫名哭泣。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重大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服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片50mg/次,每日1次或氟西汀胶囊20mg/次,每日1次。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有助于改善情绪。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游泳等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压力。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情绪调节至关重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