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是什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2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是什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魏碧荷
魏碧荷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通常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EV71。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和污染的物品传播,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
1、遗传因素
手足口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没有直接关联,但个体免疫系统的强弱可能会影响感染的易感性。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免疫力较弱的儿童更容易感染病毒。增强儿童免疫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例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2、环境因素
手足口病主要在春夏季节高发,尤其是在幼儿园或托儿所这类儿童聚集的场所。空气中飞沫、受污染的水源或物品,比如玩具和食物,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保持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家长和老师需定期清洁儿童用品和居住场所,并注意空气流通。
3、生理因素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肠道病毒的抵抗力较低,使其成为主要的易感人群。儿童喜欢把玩具或手放入口中,增加了病毒的接触几率。家长应加强儿童个人卫生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4、外伤与特殊情况
手足口病的病毒可通过皮肤微小的破损侵入体内,但这并不是主要传播途径。儿童玩耍时需避免皮肤损伤。如果出现皮肤破损,及时清洗并使用消毒剂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
5、病理因素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它们通过感染上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扩散至血液引发全身性症状。轻者表现为皮疹、发热,而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病毒性脑炎、心肌炎等危急情况。家长在发现儿童有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异常时,需尽快就医。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共同维护。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多关注手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一旦确诊,及时隔离患儿,并根据病情轻重进行治疗。适时接种针对EV71病毒的疫苗,也能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发烧抽搐正常吗

宝宝发烧抽搐在医学上称为热性惊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急症。热性惊厥通常由感染、体温迅速升高、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 1、感染:感染是热性惊厥最常见的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感染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刺激神经系统引发抽搐。处理方法包括及时退热、抗感染治疗,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 2、体温升高:体温急剧上升是热性惊厥的直接诱因。当体温超过38.5℃时,神经系统易受刺激。建议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敷额头,同时配合退热药物。 3、遗传因素:热性惊厥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若父母有热性惊厥史,宝宝发生抽搐的概率较高。日常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避免感染,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预防性用药。 4、神经系统发育: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体温变化更为敏感。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成熟,热性惊厥的发生率会降低。护理时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刺激。 5、电解质紊乱:发热时大量出汗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如低钠血症,进而诱发抽搐。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每袋溶于250ml温水中,每次50-100ml,每日多次。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注意监测宝宝体温,避免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蔬菜泥等。适当增加宝宝的运动量,如室内爬行、户外散步,有助于增强体质。若宝宝出现频繁抽搐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