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是什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2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是什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魏碧荷
魏碧荷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通常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EV71。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和污染的物品传播,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
1、遗传因素
手足口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没有直接关联,但个体免疫系统的强弱可能会影响感染的易感性。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免疫力较弱的儿童更容易感染病毒。增强儿童免疫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例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2、环境因素
手足口病主要在春夏季节高发,尤其是在幼儿园或托儿所这类儿童聚集的场所。空气中飞沫、受污染的水源或物品,比如玩具和食物,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保持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家长和老师需定期清洁儿童用品和居住场所,并注意空气流通。
3、生理因素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肠道病毒的抵抗力较低,使其成为主要的易感人群。儿童喜欢把玩具或手放入口中,增加了病毒的接触几率。家长应加强儿童个人卫生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4、外伤与特殊情况
手足口病的病毒可通过皮肤微小的破损侵入体内,但这并不是主要传播途径。儿童玩耍时需避免皮肤损伤。如果出现皮肤破损,及时清洗并使用消毒剂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
5、病理因素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它们通过感染上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扩散至血液引发全身性症状。轻者表现为皮疹、发热,而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病毒性脑炎、心肌炎等危急情况。家长在发现儿童有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异常时,需尽快就医。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共同维护。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多关注手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一旦确诊,及时隔离患儿,并根据病情轻重进行治疗。适时接种针对EV71病毒的疫苗,也能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有鹅口疮怎么办

婴儿鹅口疮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较低的婴儿。 1、局部护理:使用温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婴儿口腔,每日2-3次,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以免加重症状。 2、药物治疗:可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日3-4次,每次1-2滴。克霉唑口腔贴片每日1次,贴于患处。氟康唑口服悬液按体重计算剂量,每日1次。 3、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注意乳头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干燥。 4、奶瓶消毒:使用奶瓶喂养的婴儿,需定期对奶瓶、奶嘴进行高温消毒,避免细菌滋生。每日至少消毒1次,使用沸水煮沸5分钟。 5、增强免疫力: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增强婴儿免疫力。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 婴儿鹅口疮的护理需从日常清洁、药物治疗、喂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保持口腔卫生、合理用药、增强免疫力是关键。母乳喂养的母亲需注意个人卫生,奶瓶喂养的家庭需定期消毒器具。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提高婴儿的抵抗力。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