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尿中出现白色絮状物可能由生理性结晶、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1. 生理性结晶饮水不足或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尿酸盐、磷酸盐结晶析出,表现为白色沉淀。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减少动物内脏摄入可改善。
2. 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或尿道炎时,尿液中可见炎性分泌物形成的絮状物,多伴有尿频尿痛。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梗阻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
3. 前列腺炎男性前列腺液混入尿液可形成白色絮状物,常伴会阴胀痛。可能与久坐、饮酒有关,需进行前列腺液检查,可选用坦索罗辛、塞来昔布或普适泰等药物。
4.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时尿液可见白色泡沫及絮状物,多伴水肿。可能与肾小球病变有关,需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呋塞米或泼尼松等。
建议记录排尿情况并留取晨尿标本送检,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验尿,持续出现异常需进行尿常规及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小孩晚上睡觉漏尿可能由遗传因素、睡前饮水过多、膀胱容量小、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部分儿童存在先天性遗尿症家族史,可能与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异常有关。建议家长记录排尿日记,避免责备孩子,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盐酸丙咪嗪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2、睡前饮水过多晚间过量摄入液体或食用西瓜等利尿食物会导致夜间尿量增加。家长需控制孩子睡前2小时饮水量,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睡前督促排空膀胱。
3、膀胱容量小儿童膀胱发育未成熟可能导致功能性容量减小,常伴随尿频、尿急症状。可通过日间定时排尿训练逐渐扩大膀胱容量,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奥昔布宁缓释片等解痉药物。
4、尿路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引发尿失禁,多伴有排尿疼痛、尿液浑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晚餐避免高盐饮食,日间进行盆底肌训练游戏,若症状持续超过6岁建议儿童肾脏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