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病毒的发病机制

|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病毒的发病机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何洁
何洁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导致一系列症状。登革热的严重类型包括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和登革腺体炎,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症状表现。
1、登革出血热:这种类型的登革热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伴随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其发病机制是因为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侵袭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到组织间隙中,进而引发出血。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症状的变化,及时就医,以防止病情恶化。
2、登革休克综合征:此类型的登革热会引发高热、剧烈头痛和意识障碍。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会释放毒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血液渗出,引发休克。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医疗干预,以避免生命危险。
3、登革腺体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和扁桃体炎等症状。病毒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作用于淋巴结和脾脏等部位,导致淋巴结和脾脏肿大。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
4、其他情况:在恢复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清病样反应,免疫系统对自身抗体产生攻击,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此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为了预防登革热,建议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开蚊虫多的地方。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保护自己和家人,才能更好地享受健康生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起风疹怎样好得快

小孩起风疹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使用抗过敏药物、局部冷敷、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风疹通常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免疫力低下、接触过敏原、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清洁皮肤:风疹患儿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洗液,清洗后轻轻擦干,保持皮肤干燥。 2、避免抓挠:风疹会引起皮肤瘙痒,但抓挠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感染。为减少抓挠,可以给孩子修剪指甲,或让其穿着柔软的长袖衣物,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 3、抗过敏药物:风疹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5mg/次,每日一次或西替利嗪滴剂5滴/次,每日一次,帮助缓解瘙痒和过敏症状。 4、局部冷敷:风疹引起的皮肤红肿和瘙痒可以通过冷敷缓解。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轻轻敷在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5、就医治疗:如果风疹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病毒药物或进行其他针对性治疗。 日常护理中,注意让孩子多喝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