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食物接触牙齿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感染,但可能通过口腔黏膜或消化道传播。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粪-口或口-口途径传播,需进入胃部才能定植。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需要细菌通过口腔进入胃部并突破胃酸屏障。单纯食物接触牙齿时,若未伴随吞咽动作或口腔黏膜破损,细菌难以存活并到达胃部。日常饮食中,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酸能有效杀灭部分细菌,降低感染概率。但若食物被大量幽门螺杆菌污染且存在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可能增加细菌通过黏膜微创口进入血液或消化道的风险。
若食物被感染者唾液直接污染且接触者存在胃黏膜损伤,可能通过吞咽动作将细菌带入胃部。幽门螺杆菌在酸性环境中具有特殊生存能力,可能附着于胃上皮细胞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儿童、免疫力低下者或长期使用抑酸药物的人群,因胃酸分泌减少或黏膜防御力下降,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建议避免共用餐具或咀嚼喂食,餐前便后规范洗手。出现反复上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感染者需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药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