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子宫切除术后出现淡血水通常是正常现象,可能与术后创面渗出、阴道残端愈合过程有关。若出血量少、无臭味且逐渐减少,一般无须特殊处理;若出血量增多、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需警惕感染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术后早期阴道少量淡血水多为创面渗液与陈旧性血液混合排出,属于正常愈合反应。此时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坐浴或使用阴道冲洗器。术后1-7天内可观察到淡红色或淡黄色分泌物,随着创面愈合会逐渐转为浆液性。使用卫生护垫时应每2-3小时更换,选择纯棉透气材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皮肤。术后活动量需循序渐进,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增加腹压,但应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若淡血水转为鲜红色、伴有血块或突然出血量增加,可能提示阴道残端缝线脱落或小血管出血。术后2-4周持续排出脓性分泌物并伴随下腹坠痛、体温升高时,需考虑盆腔感染可能。异常出血还可能因雌激素水平骤降导致阴道黏膜萎缩性出血,常见于全子宫合并双侧附件切除者。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复查阴道残端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排除深部血肿,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或使用云南白药胶囊辅助止血。
术后三个月内应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定期复查观察阴道残端愈合情况。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增强毛细血管韧性。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术后半年内提重物不超过5公斤,咳嗽或排便时避免用力屏气。若出现异常出血伴随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