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

盆腔炎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症状

|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盆腔炎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巩丽
巩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治医师

盆腔炎可能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手术操作、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性交痛、月经异常等症状。盆腔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盆腔炎的常见原因,可能与不洁性生活、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细菌可通过阴道上行感染至盆腔,导致输卵管、卵巢等器官炎症。患者可能出现下腹持续性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异味明显。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

2、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引发盆腔炎。这类感染起病隐匿,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而不孕。典型症状包括排尿灼热感、宫颈举痛及脓性分泌物。临床常用阿奇霉素胶囊、多西环素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患者及伴侣应同步治疗,治疗期间使用避孕套。

3、宫腔手术操作

人工流产、刮宫术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屏障,将病原体带入盆腔。术后出现持续下腹坠胀、异常出血需警惕感染。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术后应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4、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阑尾炎、腹膜炎等腹腔炎症可能直接蔓延至盆腔。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会出现双侧下腹压痛、反跳痛等盆腔刺激征。需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严重者需手术引流。日常应注意治疗原发疾病,避免久坐压迫盆腔。

5、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生殖道正常菌群可能过度繁殖引发炎症。这类患者症状不典型但易反复发作,可能伴有腰骶部酸痛、疲劳乏力。除规范抗感染治疗外,需加强营养支持,可配合使用妇科千金胶囊等中成药调理。

盆腔炎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急性期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帮助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建议每周进行3-5次适度有氧运动。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防止转为慢性炎症。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应及时复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骨折的治疗原则是

小儿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有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定期复查等。需根据骨折类型、部位及患儿年龄制定个体化方案,强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处理。

1、复位固定

闭合性骨折优先采用手法复位配合石膏或支具固定,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儿童骨骼生长活跃,复位标准可较成人适当放宽,但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常用固定材料包括高分子石膏、可塑形夹板、弹性髓内钉等,需避免压迫骨骺板。

2、功能锻炼

早期进行未固定关节的被动活动预防僵硬,骨折稳定后逐步增加主动训练。上肢骨折可进行抓握练习,下肢骨折需在负重保护下开展步态训练。锻炼强度应遵循无痛原则,配合物理治疗师指导,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再骨折。

3、营养支持

每日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推荐饮用牛奶、食用奶酪等乳制品,适量补充深海鱼类和蛋黄。蛋白质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1.5-2克计算,可选择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来源。骨折愈合期需增加锌、维生素C等营养素,但应避免盲目服用钙剂。

4、心理疏导

针对患儿恐惧心理采用游戏治疗缓解焦虑,通过绘本讲解治疗过程。家长应避免在患儿面前表现过度担忧,鼓励同伴探视减少孤独感。学龄期儿童需协调学校提供特殊照顾,采用奖励机制配合康复训练。

5、定期复查

复位后1周内需X线复查对位情况,之后每2-4周评估愈合进展。拆除外固定前需确认骨痂形成,内固定物取出时机需根据骨骺闭合情况决定。随访期间需监测肢体长度差异和关节活动度,发现生长紊乱需及时干预。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骨汤、猪蹄等。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对抗性项目。家长定期测量双侧肢体周径,发现肿胀加重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复诊。睡眠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冬季注意外固定部位保暖防止冻伤。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