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拉血尿血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拉血尿血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拉血尿血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炎、外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排石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止血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1、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可能导致拉血尿血,通常与细菌感染有关,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三金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日常需多喝水,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

2、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黏膜导致出血,可能伴随腰部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排石颗粒、尿石通丸、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促进排石或缓解疼痛。结石较大时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

3、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肾癌等可能破坏血管导致拉血尿血,可能伴随消瘦、乏力等症状。治疗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顺铂、注射用环磷酰胺等药物。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4、肾炎

肾炎如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出现血尿,可能伴随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和血压。需限制盐分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

5、外伤

泌尿系统外伤如撞击伤、穿刺伤等可能导致拉血尿血,可能伴随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轻度外伤可通过休息、冷敷缓解,严重外伤需及时就医进行止血、修复等处理。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次损伤。

出现拉血尿血症状时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冲刷泌尿系统。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及伴随症状,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查。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如何有效预防尿路感染

预防尿路感染可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多饮水、避免憋尿、注意性生活卫生、定期体检等方式实现。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 1、个人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女性在如厕后应从前往后擦拭,避免将肛门细菌带入尿道。男性应定期清洗包皮,防止细菌滋生。 2、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排尿,减少细菌在尿道内停留的时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酒精,以免刺激尿道。 3、避免憋尿:及时排尿可以减少细菌在膀胱内的繁殖机会。长时间憋尿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女性。建议每2-3小时排尿一次。 4、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应清洗外阴部,性生活后及时排尿有助于冲洗尿道。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女性在性生活后避免使用阴道冲洗液。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尤其是对于有尿路感染史的人群。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或前列腺增生,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复发。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和西兰花,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