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一针管7天的长效胰岛素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一针管7天的长效胰岛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目前全球批准用于临床的长效胰岛素种类繁多,其中一些长效胰岛素可每周注射一次,大幅减少了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的困扰。这些长效胰岛素主要包括德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的改良制剂,最常见的每周一次的长效胰岛素有依甘鲁肽Insulin Icodec等。本文将从其作用原理、具体类型、适用人群及注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科普。
1、长效胰岛素的作用原理
长效胰岛素通过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基础分泌节律,作用缓慢而均匀,减少血糖波动。一些新的长效胰岛素通过分子改造或载体技术延长作用时间,例如依甘鲁肽利用改良的胰岛素分子结构和与专属蛋白结合的方式,达到每周注射一次的效果。相比传统短效或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减少了多次注射的需求,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2、长效胰岛素的一些具体名单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长效胰岛素包括:
① 依甘鲁肽Insulin Icodec:每周注射一次,目前临床研究显示其血糖控制效果优于或等于每天注射的基础胰岛素;
② 德谷胰岛素Tresiba:为每24至36小时注射一次的基础胰岛素,其选择性释放技术也为未来每周注射的制剂铺平了道路;
③ 甘精胰岛素U300Toujeo:每日注射一次,平稳控制血糖波动,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些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多种可选方案。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长效胰岛素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目前每周一次的胰岛素更多地针对血糖控制不佳、不愿频繁注射的人群。但需注意,长效胰岛素并非万能药物,在使用时仍需结合饮食控制、运动管理和血糖检测。患者应注意避免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操作。注射时,须选择合适的部位如腹部、大腿外侧等,且每次注射部位应轮换,以防止脂肪垫形成。
长效胰岛素的研发和推广将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它并不能代替全面的糖尿病管理方法。对于患者而言,定期能够与医生沟通,选择最适合自身病情的胰岛素种类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式,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淋巴结是怎么回事

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但它肿大或疼痛可能与感染、免疫疾病或肿瘤等不同问题有关。了解淋巴结的原因涉及遗传、环境因素、生理状况或疾病进展,及早发现异常并采取行动非常重要。 1遗传因素 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影响。一些免疫性疾病如家族性淋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能在家族中表现为遗传倾向,增加了淋巴结异常的可能。若您有相关家族病史,需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管理,以减少可能带来的风险。 2环境因素 淋巴结异常的一个常见外部原因是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例如细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可能导致下颌淋巴结肿胀,而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则容易引起多个部位淋巴结轻微增大。降低感染风险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密切接触,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 3生理因素 淋巴结的短期肿大和不适有时与自然免疫反应有关。例如,感冒后淋巴结轻微增大是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在活跃工作。通常,这种情况会随着病情恢复逐渐消退,但如果肿大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4外伤 若身体某部位发生外伤、割伤或感染,可能会导致邻近区域的淋巴结肿大。举例来说,手部伤口发生感染可能引发腋下淋巴结的炎症反应。针对这类情况,应做好伤口消毒和护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药物。 5病理因素 一些重大疾病也会导致淋巴结异常。例如,结核病常表现为长期的淋巴结肿大和压痛;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也可能从淋巴结异常开始;更为严重的如淋巴瘤,可能表现为淋巴结持续肿大、形状异常且触感较硬。对于病理性情况,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如结核病用异烟肼等、免疫调节药物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用甲氨蝶呤,及肿瘤相关手术、化疗或放疗。 如果发现淋巴结持续肿大或疼痛不缓解,应引起重视并尽早就医。了解病因后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健康威胁,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