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癌症晚期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重,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持续性剧痛。疼痛发展受肿瘤类型、转移部位及个体差异影响,需通过规范镇痛治疗控制症状。
肿瘤侵犯神经或骨骼是晚期疼痛的常见原因。随着病灶扩大,癌细胞可能压迫周围神经丛或破坏骨组织,引发局部刺痛、灼痛或钝痛。骨转移导致的病理性骨折会突然加剧疼痛感,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需特别关注。内脏器官受侵时可能出现持续性隐痛,如肝癌引起的右上腹闷胀痛。部分患者因治疗副作用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触电样或麻木感。
约三成患者可能出现爆发性疼痛,即在稳定镇痛基础上突发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常与体位改变、咳嗽等动作相关,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晚期患者合并感染时,炎症反应会降低疼痛阈值,使原有痛感放大。营养不良导致的肌肉萎缩也可能加重躯体不适感。部分患者因心理焦虑产生疼痛敏感化现象,实际组织损伤程度与主观痛感不匹配。
建议采用三阶梯镇痛原则规范治疗,轻度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中重度疼痛需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等阿片类药物,配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除药物外,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疼痛控制效果较好,神经阻滞术可缓解局部剧痛。家属应协助记录疼痛日记,包括发作时间、诱因和缓解方式,就医时提供详细信息有助于调整方案。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采用音乐疗法、冥想等非药物手段辅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