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全身黏液性水肿的概述?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全身黏液性水肿的概述?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全身黏液性水肿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严重表现,主要由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黏多糖在皮肤及组织间隙沉积引起。典型症状包括皮肤非凹陷性水肿、面部臃肿、声音嘶哑、毛发稀疏等,可能伴随心动过缓、低体温等全身症状。

1、病因机制

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透明质酸等黏多糖代谢障碍,大量积聚于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原发性病因包括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切除术后;继发性病因可能源于垂体或下丘脑病变。部分患者存在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等遗传因素。

2、典型体征

特征性非凹陷性水肿多见于胫前、眼睑和手足部位,皮肤呈现蜡样增厚且干燥脱屑。面部表现为鼻唇增厚、舌体肥大,声带水肿可致声音低沉。约半数患者出现胡萝卜素血症所致皮肤黄染。

3、系统影响

心血管系统可见心包积液和舒张期高血压,神经系统表现为反应迟钝和记忆力减退。消化系统常见便秘和肠蠕动减弱,肌肉系统可能出现肌酶升高和肌无力。严重者可发生黏液水肿性昏迷。

4、诊断方法

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典型者TSH显著升高伴FT4降低。超声检查可评估甲状腺形态,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桥本甲状腺炎。皮肤活检可见黏多糖沉积。

5、治疗原则

左甲状腺素钠片是主要治疗药物,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黏液水肿性昏迷需静脉注射甲状腺激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皮肤症状可局部使用尿素软膏改善,严重水肿者可短期应用呋塞米片。

患者需终身规律服药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冬季应注意保暖防寒。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限制高胆固醇食物。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出现嗜睡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和血脂,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加强心功能评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老年人雄激素高怎么办

老年人雄激素高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雄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与肾上腺增生、睾丸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等有关。

1、调整生活方式

减少动物内脏、红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西蓝花、豆制品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平衡。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螺内酯片抑制雄激素合成,适用于肾上腺源性雄激素过高者。醋酸环丙孕酮片能竞争性阻断雄激素受体,常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十一酸睾酮软胶囊可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但需严格监测肝功能。

3、中医调理

知柏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型患者,表现为潮热盗汗、烦躁易怒等症状。逍遥散加减可疏肝解郁,改善因情志不畅导致的内分泌紊乱。针灸选取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每周治疗2-3次,连续3个月为疗程。

4、手术治疗

肾上腺肿瘤引起的雄激素过高需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术后激素水平多可恢复正常。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应实施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需长期随访激素水平。垂体微腺瘤导致的继发性雄激素升高,可考虑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

5、心理疏导

针对体毛增多、脱发等体征变化引发的焦虑情绪,可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建立患者互助小组分享应对经验,减轻病耻感。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外貌变化,多给予情感支持,必要时转介专业心理门诊。

老年患者每3-6个月需复查睾酮、双氢睾酮等指标,监测血糖、血脂代谢情况。日常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使用电动剃须刀避免刮伤。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出现心慌、水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