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中耳炎慢性和急性的区别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耳炎慢性和急性的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中耳炎慢性和急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程长短、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上。慢性中耳炎病程超过3个月,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耳漏、听力下降和鼓膜穿孔;急性中耳炎病程短于3周,多伴随突发耳痛、发热和鼓膜充血。两者可能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测试等明确诊断。

急性中耳炎起病急骤,常见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主要症状为剧烈耳痛,可能放射至同侧头部,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抓耳或拒食。部分患者伴随发热、耳鸣或耳闷塞感。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膨隆,严重时出现鼓膜穿孔伴脓性分泌物。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呋辛酯片或氧氟沙星滴耳液。若鼓室积液持续存在,可能需鼓膜切开引流。

慢性中耳炎病程迁延,听力损伤多为传导性,后期可能混合感音神经性聋。典型特征为长期耳道流脓,分泌物呈黏液性或脓性,鼓膜存在中央性或边缘性穿孔。部分患者伴随胆脂瘤形成,可能破坏听小骨或颅底骨质。治疗需根据分型选择方案:单纯型可局部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联合口服克林霉素胶囊;骨疡型或胆脂瘤型需手术清除病灶,如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两类中耳炎均需避免耳道进水,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需定期耳科随访。

预防中耳炎需加强鼻腔护理,感冒时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护,哺乳期婴儿保持头高体位喂养。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掏耳或滥用滴耳药物。慢性患者需监测听力变化,胆脂瘤型患者应每半年复查颞骨CT。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有助于维持黏膜免疫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虫子死在耳朵里怎么办

虫子死在耳朵里可通过取出异物、清洗耳道等方式处理。这种情况通常由虫子意外进入耳道并死亡引起。 1、取出异物:使用镊子或耳勺轻轻取出死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耳道或鼓膜。若虫子位置较深或难以取出,建议就医处理,医生可使用专业工具安全取出。 2、清洗耳道:取出虫子后,可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耳道,帮助清除残留物和细菌。将温盐水倒入耳道,倾斜头部让液体流出,重复几次即可。 3、观察症状:取出虫子后,需观察是否有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可能存在耳道感染或损伤,需及时就医。 4、预防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2-3次,每次2-3滴。使用前需清洁耳道,确保药物有效吸收。 5、就医处理:若自行处理无效或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医生可通过耳镜检查耳道情况,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治疗,如抗生素口服或局部注射。 日常护理中,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深入耳道,防止将虫子推入更深位置。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橙子、菠菜、坚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耳道健康。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