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的基本病理改变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的基本病理改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建威
徐建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出血和坏死等。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患者在急性期出现发热、头痛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了解这些变化对于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急性期:在登革热的急性阶段,患者常常会经历发热、头痛和肌肉疼痛。这是因为病毒侵袭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这些细胞受损。由于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水分和其他物质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导致组织水肿和其他相关症状。
2、出血:随着病情进展,血管壁会遭受更严重的破坏,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并引发出血。炎性因子的作用还会影响凝血功能,使得患者更容易出现出血问题。这种出血可能表现为皮肤出血点、鼻出血或其他出血症状。
3、坏死:在病情的晚期,体内大量的炎性因子可能会对组织细胞造成严重损害,导致细胞坏死。坏死的组织细胞会被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这种现象可能会影响到多个器官,导致其功能受损。
4、其他病理改变:除了上述主要病理变化,登革热还可能引起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和黄疸等症状。在一些严重病例中,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面对登革热,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了解其病理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和护理策略。对于易感地区的居民,加强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以减少感染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脖子上长结节要动手术吗

脖子上长结节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结节性质,多数良性结节无须手术,恶性或高风险结节通常建议手术切除。

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等常见颈部结节多为良性,可通过定期超声监测观察变化。若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无血流信号或钙化,医生多建议每6-12个月复查。部分炎性淋巴结肿大经抗感染治疗后可消退,如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可控制感染。颈部囊肿或脂肪瘤等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若无压迫症状也可保守处理。

当结节出现短期内快速增大、质地坚硬、活动度差、伴随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时,需警惕恶性可能。超声显示微钙化、纵横比大于1、边缘毛刺等特征,或穿刺活检确诊为乳头状癌等恶性肿瘤时,通常需行甲状腺全切术或颈淋巴结清扫术。部分高风险良性结节如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气管,或甲状旁腺腺瘤引起高钙血症,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发现颈部结节应尽早就医完善超声和血液检查,避免自行按压刺激。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补充甲状腺素或钙剂,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监测激素水平。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量摄入海带等含碘食物,避免颈部过度拉伸或外伤,戒烟并控制情绪波动以减少复发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