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血管外科

尿血与血管炎有关吗?

|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血与血管炎有关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尿血可能与血管炎有关。血管炎可能引发肾脏损害导致血尿,但尿血还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或外伤等因素有关。

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当累及肾脏血管时,可能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红细胞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形成血尿。此类血尿通常伴随蛋白尿、水肿或高血压,实验室检查可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控制炎症,严重时需行血浆置换。

其他常见原因中,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膀胱炎可导致黏膜充血出血,表现为尿频尿急伴终末血尿,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泌尿系结石移动时划伤尿路上皮会引起突发性绞痛后血尿,可通过超声定位结石位置。肾癌或膀胱癌导致的血尿常为无痛性全程血尿,需通过膀胱镜或CT进一步排查。

建议出现血尿时记录排尿特点、伴随症状及诱因,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减少浓茶咖啡摄入,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若血尿持续存在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需及时就诊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完善血管炎抗体谱、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下肢静脉炎如何辨别?

下肢静脉炎可通过局部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条索状硬结及活动受限等症状辨别。下肢静脉炎可能与静脉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感染、长期卧床、静脉曲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患肢肿胀、皮色发红、触痛明显、行走困难及发热等症状。

1、局部红肿

下肢静脉炎早期常见患处皮肤发红,红肿范围沿静脉走向扩散,可能伴随毛细血管扩张。生理性红肿多因久站或轻微外伤引起,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缓解。病理性红肿可能与细菌感染或血栓性静脉炎有关,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抗感染或抗凝治疗。

2、条索状硬结

病变静脉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按压时有明显疼痛感。生理性硬结常见于静脉穿刺后,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病理性硬结多与血栓形成相关,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严重时需手术取栓。

3、皮肤温度升高

炎症反应导致患处皮肤温度较健侧升高,可能伴有灼热感。非感染性静脉炎可通过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感染性静脉炎需联合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并监测体温变化。

4、活动受限

因疼痛和肿胀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行走时症状加重。轻度受限可通过弹力袜压迫治疗改善,重度受限需排除深静脉血栓,必要时使用利伐沙班片抗凝,配合超声波物理治疗。

5、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反应。体温不超过38℃时可物理降温,持续高热需警惕脓毒性静脉炎,应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并完善血培养检查。

建议患者避免久坐久站,休息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急性期可冷敷减轻疼痛,慢性期改用热敷改善循环。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血管修复。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或肢体发绀时须立即就医,防止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