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3岁宝宝呕吐后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呕吐后拉肚子通常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等原因引起。
呕吐后拉肚子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及乳制品摄入,减轻胃肠负担。家长可少量多次喂养,每次30-50毫升温流质,观察宝宝耐受情况。
呕吐和腹泻会导致体液大量丢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10-15分钟喂5-10毫升补液盐,24小时内总量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计算。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表现,需增加补液量。
用40℃左右温水袋隔着衣物热敷宝宝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缓解胃肠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操作时注意水温避免烫伤,热敷后观察排便性状变化。
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呕吐严重时按医嘱服用多潘立酮混悬液,但2岁以下慎用。
若宝宝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腹泻每日超过8次、出现血便或高热,需立即就医。严重脱水可能需静脉补液治疗,细菌性肠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家长应记录呕吐物性状、排便频率及伴随症状供医生参考。
护理期间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餐具需每日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逐渐增加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富含果胶的食物,帮助大便成形。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表现需紧急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