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继发性巨结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继发性巨结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继发性巨结肠通常由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腹胀、排便困难、肠鸣音减弱等症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1、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或功能性肠梗阻可导致粪便淤积,肠管被动扩张形成巨结肠。常见于肠粘连、肿瘤压迫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如肠粘连松解术,配合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改善排便。

2、先天性巨结肠术后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若存在吻合口狭窄或肠管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可能继发远端结肠扩张。表现为术后反复便秘、肛门指检直肠壶腹空虚。需通过肛门扩张训练或二次手术修复,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灌肠剂辅助排便。

3、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病变可破坏肠道神经传导,导致结肠蠕动功能障碍。患者常伴下肢感觉异常或震颤,结肠造影显示肠管均匀扩张。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配合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动力,结合间歇性清洁灌肠管理排便。

4、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可引起肠蠕动减慢,长期未控制可导致结肠代偿性扩张。患者多存在基础病相关症状如怕冷、多尿,需纠正甲状腺素水平或血糖,同时使用多库酯钠片软化粪便。

5、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阿片类镇痛药、抗胆碱能药物可能抑制肠蠕动,引发药物性巨结肠。典型表现为用药史与渐进性便秘,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需调整用药方案,改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替代镇痛,配合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

继发性巨结肠患者日常需保持高纤维饮食,适量食用西梅、火龙果等促排便食物,避免久坐。每日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肠缺血表现如剧烈腹痛、便血,须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外科干预。定期复查结肠传输试验监测病情进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方颅怎么治疗

小孩方颅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矫正姿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方颅通常由维生素D缺乏、钙摄入不足、不良睡姿、颅缝早闭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方颅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和钙摄入不足有关。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和绿叶蔬菜,确保营养均衡,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2、营养补充:对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方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滴剂,每日剂量为400-800IU,同时配合钙剂补充,如碳酸钙颗粒,每日500-1000mg,帮助骨骼正常生长。 3、姿势矫正:不良睡姿可能导致头颅变形。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调整睡姿,避免长期仰卧或侧卧压迫头颅,使用定型枕辅助矫正,定期观察头颅形状变化。 4、药物治疗:方颅可能与颅缝早闭有关,通常表现为头颅畸形、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乙酰唑胺片,每日250-500mg,或泼尼松片,每日1-2mg/kg,缓解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颅缝早闭或遗传因素引起的方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颅缝切开术或颅骨重塑术,恢复头颅正常形态,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发育。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重孩子的饮食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鱼类。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监测头颅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