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简述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

| 1人回答 | 98次阅读

问题描述:
简述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惊厥主要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或阵挛性抽搐、双眼凝视或上翻、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等症状,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惊厥发作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能由高热、脑部异常放电、代谢紊乱等因素诱发。

1、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典型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随后出现节律性肢体抽动,可伴随呼吸暂停和面部发绀。发作时患儿常出现牙关紧闭、瞳孔散大,部分可能伴有尿失禁。这种类型多与高热惊厥或癫痫相关,需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就医。

2、局灶性发作

表现为身体某一侧或特定肌群的不自主抽动,如单侧肢体抖动、面部肌肉抽搐等,患儿可能保留部分意识。此类情况需警惕脑炎、脑外伤或局灶性脑损伤,发作后可能出现短暂肢体无力。

3、失神发作

特征为突然动作中止、目光呆滞,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持续5-15秒后自行缓解,无抽搐表现。常见于癫痫失神小发作,易被误认为走神,需通过脑电图检查确诊。

4、肌阵挛发作

表现为快速短暂的肌肉收缩,如点头、耸肩或肢体突然抖动,常成簇出现。多见于婴儿痉挛症或代谢性疾病,发作时可能伴随发育倒退,需进行遗传代谢筛查。

5、强直发作

全身肌肉持续强直收缩,肢体保持僵硬姿势,无阵挛动作,常见于严重脑损伤患儿。发作时可能因呼吸肌痉挛导致缺氧,需立即侧卧防止窒息,并检查是否存在脑膜炎等中枢感染。

小儿惊厥发作后应保持环境安静,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避免强行约束肢体。发作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紧急送医,完善血常规、电解质、脑电图等检查。日常需注意预防感染,监测体温变化,有癫痫病史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避免过度疲劳和强光刺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治疗小儿肠炎的药物都有哪些

治疗小儿肠炎可通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药物缓解症状。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环境不洁等原因引起。 1、蒙脱石散:蒙脱石散是一种常用的止泻药物,能够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减少腹泻次数。每次剂量为1袋3克,每日3次,溶于温水后服用。适用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引起的腹泻。 2、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能够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每袋溶于250毫升温水中,根据患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调整剂量。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的患儿。 3、益生菌: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每日1-2次,每次1袋1克,溶于温水或牛奶中服用。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炎。 4、抗生素: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阿莫西林剂量为每日20-40毫克/公斤,分2-3次口服;头孢克肟剂量为每日8毫克/公斤,分2次口服。适用于明确细菌感染的患儿。 5、止吐药物:对于伴有呕吐的患儿,可使用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多潘立酮剂量为每次0.25-0.5毫克/公斤,每日3次,饭前服用。适用于呕吐症状明显的患儿。 日常护理中,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推荐食用米粥、蒸苹果、香蕉等易消化食物。家长需注意手部卫生,定期清洁患儿的生活环境,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