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引起眼睛流泪的疾病主要有结膜炎、角膜炎、泪道阻塞、干眼症、倒睫等。这些疾病可能由感染、过敏、外伤或生理性因素导致,需结合具体症状及检查明确诊断。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常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原刺激引起。患者除流泪外,可能伴随眼红、分泌物增多及异物感。细菌性结膜炎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过敏性结膜炎需配合奥洛他定滴眼液等抗过敏药物。日常需避免揉眼,保持眼部清洁。
角膜炎多因病原体感染或角膜损伤导致,表现为畏光、流泪、视力模糊。细菌性角膜炎需使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真菌性角膜炎可选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严重者可能出现角膜溃疡,需避免佩戴隐形眼镜,及时就医防止角膜穿孔。
泪道阻塞导致泪液无法正常排出,常见于新生儿或中老年群体。症状为持续性溢泪,可能合并黏液性分泌物。探通术或泪道置管是主要治疗方式,急性泪囊炎发作时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联合局部热敷。
干眼症因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引发反射性流泪,伴有眼干涩、烧灼感。玻璃酸钠滴眼液、环孢素滴眼液可改善症状。建议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环境干燥时使用加湿器。
倒睫指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机械刺激角膜导致流泪、刺痛。少量倒睫可拔除或电解毛囊,严重睑内翻需手术矫正。临时缓解可使用人工泪液保护角膜。
日常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风沙或强光环境。佩戴隐形眼镜者应严格遵循清洁流程,眼部不适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视力下降、剧烈疼痛时,须立即就诊眼科。过敏体质人群应远离花粉、尘螨等致敏原,季节性发作前可预防性使用抗过敏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