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服用避孕药期间怀孕的孩子通常可以保留,但需根据药物类型和妊娠情况综合评估风险。避孕失败可能与漏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或个体吸收差异有关,建议立即就医进行超声检查和孕酮水平监测。
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为低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对早期胚胎的影响呈现全或无现象,若妊娠继续通常提示未造成显著损害。长效避孕药或紧急避孕药因激素剂量较高,可能干扰子宫内膜环境,但致畸风险仍缺乏明确证据。医生会评估胎儿发育指标、药物暴露时间及孕妇基础健康状况,结合血清学筛查和影像学结果给出个体化建议。
存在子宫异常出血或既往复发性流产史的孕妇需加强监测。极少数情况下,大剂量孕激素暴露可能影响胎儿泌尿生殖系统发育,但临床统计显示总体畸形率与普通妊娠无显著差异。妊娠期间应避免继续服用避孕药,改用叶酸等孕期专用补充剂,并按产科要求增加产检频次。
建议所有避孕药妊娠案例在孕11-13周完成NT超声检查,孕16-20周进行唐氏筛查。保持均衡饮食并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避免吸烟饮酒等致畸因素。产科医生可能根据情况推荐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进一步评估,但多数情况下可继续妊娠并正常分娩健康婴儿。
女人有月经不一定会怀孕。怀孕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成功着床,而月经只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生理现象。
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通常在排卵期同房才有较高怀孕概率。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此时卵子从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若24小时内与精子结合可能受孕。但月经周期受情绪、压力、疾病等因素影响可能提前或推迟,排卵时间也会相应变化。部分女性存在无排卵性月经,子宫内膜仅受激素影响脱落出血,但卵巢并未排卵,这种情况不会怀孕。避孕措施不当、生殖系统异常或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导致月经与排卵不同步。
少数情况下,女性可能在月经期意外怀孕。月经未完全结束时有少量排卵,或月经周期极短(少于21天),可能在经期后期排卵。若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存活时间较长(通常2-3天),可能遇到提前排出的卵子。此外,将排卵期出血误认为月经的女性,实际处于易孕期。但这类情况发生概率较低,需结合具体生理状况判断。
建议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排卵试纸或超声检查确认排卵时间。若月经周期紊乱或长期未避孕未孕,应及时就诊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无怀孕计划者即使有月经也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避免意外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