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肛周脓肿化脓后通常需要切开引流联合药物治疗,严重时需手术切除。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生素控制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术、肛瘘根治术、日常护理和中医辅助治疗。
1、抗生素控制感染
化脓性肛周脓肿常由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若伴随发热或血象升高,需静脉给药控制全身症状。使用抗生素期间须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酒精同服。
2、脓肿切开引流术
对于波动感明显的脓肿,需在局麻下做放射状切口排脓,放置引流条保持引流通畅。术后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促进创面愈合。该操作可缓解疼痛但可能复发,约三成患者会继发肛瘘。
3、肛瘘根治术
反复发作或高位复杂性脓肿需行瘘管切除术,术中需完整清除内口、瘘管及坏死组织。可采用肛瘘切开术、挂线疗法等术式,术后配合红光照射理疗。存在肛门括约肌损伤风险,需由专科医生评估手术方案。
4、日常护理
每日用40℃温水坐浴2-3次,排便后及时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久坐压迫。饮食增加燕麦、火龙果等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软化。忌食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减少肛门黏膜刺激。
5、中医辅助治疗
急性期可服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方清热解毒,外用金黄散调敷消肿。慢性期用补中益气汤调理体质,配合针灸长强、承山等穴位。中药熏洗可选用苦参、黄柏等煎汤坐浴,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术后需观察体温及创面渗液情况,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出现发热、肛门坠胀需及时复查,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感染扩散。建议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年进行肛门指检筛查复发迹象,合并肛瘘者需定期随访至少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