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手术伤口出现凸起硬块可能是正常愈合过程中的增生性瘢痕,也可能与缝线反应、局部血肿或感染有关。术后早期轻度硬结多为组织修复的正常表现,若伴随红肿热痛或持续增大则需警惕异常情况。
手术创伤会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过度沉积,形成暂时性硬结,常见于术后1-3周。胸背部、关节处等张力较大部位更易出现,触摸时有弹性且无压痛,表面皮肤颜色偏红或褐色。此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摩擦,多数硬块会在2-6个月逐渐软化消退。使用硅酮凝胶敷料或穿弹力衣可抑制瘢痕增生,局部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吸收。
若硬块质地坚硬且持续增大超过3个月,可能发展为病理性瘢痕疙瘩,常见于瘢痕体质人群。合并渗液、跳痛或发热时需考虑线结排斥反应或继发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会导致皮下脓肿形成。异常硬块需通过超声检查判断性质,必要时行穿刺引流或瘢痕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更应密切观察伤口变化。
术后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牵拉伤口,拆线后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瘢痕处可垂直按摩5分钟改善血液循环。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猪蹄、深海鱼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有助于组织修复。若硬块直径超过3厘米或影响关节活动,建议到整形外科或原手术科室复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