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儿童哮喘要怎么确诊

| 1人回答 | 9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哮喘要怎么确诊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儿童哮喘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方法综合判断。主要有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通气功能测试、支气管激发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等方式。

1、病史采集

医生会询问儿童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诱因,了解家族过敏史及既往呼吸道疾病史。典型哮喘表现为夜间或清晨加重的反复喘息,运动后症状明显,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缓解。家长需详细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长及缓解方式。

2、体格检查

发作期听诊可闻及双肺散在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严重时出现三凹征。缓解期肺部体征可能正常。医生会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等过敏体征,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家长需配合医生完成胸廓形态、呼吸频率等基础检查。

3、肺功能测试

6岁以上儿童可通过肺量计测定FEV1等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是重要诊断依据。小年龄儿童可采用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检查前需避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测试过程中家长要安抚儿童配合呼吸指令。

4、激发试验

运动激发试验或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可诱发气道高反应性,阳性结果支持诊断。该检查需在专业医师监护下进行,测试后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迟发反应。有严重气道阻塞或近期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不宜进行。

5、辅助检查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可反映气道炎症程度,过敏原筛查有助于明确诱发因素。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总IgE升高可作为参考指标。胸部X线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不作为常规诊断依据。

确诊后需长期规范治疗,家长应协助儿童避免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常见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每日监测峰值呼气流速,记录症状变化。遵医嘱规律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等控制药物,随身携带沙丁胺醇吸入剂应急。适当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寒冷天气外出注意佩戴口罩防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胸膜皮间瘤是癌症么

胸膜皮间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是否属于癌症需根据其病理类型和生物学行为进行判断。胸膜皮间瘤可能由基因突变、长期石棉暴露、慢性炎症、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1、基因突变:胸膜皮间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尤其是BAP1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形成肿瘤。对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胸膜皮间瘤,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伊马替尼等药物可能有效。 2、石棉暴露:长期接触石棉是胸膜皮间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石棉纤维进入肺部后,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肿瘤形成。减少石棉暴露是预防的关键,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化疗药物如顺铂、培美曲塞、吉西他滨等可用于治疗。 3、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可能促进胸膜皮间瘤的发生。炎症环境中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可能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抗炎治疗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能有助于控制炎症,减少肿瘤风险。 4、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促进胸膜皮间瘤的发展。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可能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来抑制肿瘤生长。 5、环境因素:除了石棉,其他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暴露也可能增加胸膜皮间瘤的风险。减少有害环境暴露,采取防护措施是预防的重要手段。对于已确诊的患者,放疗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可用于局部控制肿瘤。 胸膜皮间瘤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饮食上,建议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蓝莓、菠菜、胡萝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运动方面,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护理上,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有害环境暴露是关键。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