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艾滋病斑丘疹通常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扁平或凸起的皮肤病变,可能伴随瘙痒或疼痛,常见于感染HIV后的急性期或免疫抑制阶段。
1、急性期表现HIV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泛发性斑丘疹,多分布于躯干和面部,皮疹呈粉红色至深红色,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咽痛等流感样症状。
2、进展期特征随着CD4+T细胞计数下降,可能出现顽固性瘙痒性丘疹,皮疹持续时间延长且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于四肢伸侧和头皮。
3、终末期改变艾滋病晚期可并发卡波西肉瘤的紫红色斑块,或出现顽固性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群集性水疱伴糜烂,皮损愈合缓慢且易留瘢痕。
4、鉴别要点需与药物过敏、梅毒二期皮疹等鉴别,艾滋病相关皮疹通常对抗组胺药反应差,且伴有持续淋巴结肿大等免疫缺陷表现。
出现不明原因皮疹伴HIV高危暴露史时应及时检测抗体,确诊后需规范抗病毒治疗并定期监测免疫功能。
艾滋病毒在体外体液中通常可存活数分钟至数小时,实际存活时间受到体液类型、环境温度、湿度、暴露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1、体液类型血液中病毒存活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
2、环境温度低温环境可延长病毒存活时间,室温下存活时间显著缩短,高温环境会加速病毒失活。
3、湿度条件潮湿环境有利于病毒存活,干燥环境会使病毒迅速失去活性。
4、暴露条件紫外线照射、消毒剂接触等会立即灭活病毒,未受干扰的封闭环境可能延长存活时间。
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毒,预防重点应放在阻断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发生高危暴露后应及时进行阻断治疗。